分享到: | 更多 |
今天本报全文刊发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文件,必将对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全民文明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以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目的,以政府主导,以公正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向社会提供公共文化设施、产品、服务以及制度体系。近年来,随着我国不断加大公共文化建设力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出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但受一些客观实际影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与我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存在明显不相适应的地方。因此,构建顺应时代发展趋势、适应我国基本国情、符合文化发展规律,从更高水准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是时代所需,且成当务之急。
《意见》紧紧围绕推进均衡发展、增强发展动力、加强产品和服务供给、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财政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政策、新举措,对于破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指明了努力方向,明确了工作重点,提供了总体思路。
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巩固基层阵地、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变成宣传、建设、弘扬先进文化的最好场所,让先进文化走进千家万户,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以塑造美好心灵,传递向上向善正能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神聚力。
要统筹好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关系,凝聚各方力量,形成齐心助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生动局面。各级政府要把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作为主攻方向,切实履行好兜底线、补短板、保基本、促公平的保障职责和主导作用的同时,还要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同时,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引入市场机制,激发社会组织、企业、个人等各类主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让蕴藏于人民之中的文化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文化的建设者、参与者和享有者。
要坚持以人为本、重心下移的工作遵循,保障人民群众公平均等地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和老少边穷地区相对存在文化设施缺乏、资源匮乏的状况,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难以满足群众需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将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农村留守老人和妇女儿童、生活困难群众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对象,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着力加强贫困地区和边疆民族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健全保障机制,发挥整体优势,提升服务效益,切实解决好为群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努力实现城乡居民享有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要在创新体制机制上下功夫,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和发展环境。创新是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活水源头。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推进公共文化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创新公共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方式和服务手段,促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着力构建兼顾公平和效能的制度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制定一个好的政策不容易,将好的政策变为现实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各级党委政府和文化部门要结合对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认真贯彻落实《意见》要求,牢牢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建立健全宏观统筹协调机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强化职责分工,研究提出具体配套措施,确保《意见》各项发展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争取到2020年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着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 2011-11-18 |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提高服务群众水平 | 2011-11-18 |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两大支撑 | 2011-11-18 |
开放性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 2011-11-18 |
建设与五大功能区相适应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 | 2011-11-18 |
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 2011-11-18 |
盘活现有公共文化资源 | 2011-11-18 |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四大特征 | 2011-11-18 |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应处理好六个关系 | 2011-11-18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 | 2011-1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