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戏说”歪曲英雄的背后是价值失范
夏莹
//www.workercn.cn2015-01-27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近来,对于英雄人物的“戏说”,正在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另外一种谈资。对雷锋俭朴生活的质疑,对于黄继光堵枪眼的可能性的追问,这种看似还原“历史真实”的论调,有其形成的特定时代背景,不过我们要警惕这一文化现象在无节制蔓延扩张后,可能带来的危险性。

  对英雄人物的“解构”,较为公正的审视态度需要一个双重的视角:首先,解构崇高的冲动或可被视为新时期解放思想的一种当代版本。在较为漫长的思想禁锢当中,我们对于英雄人物的宣传,的确经历了一个过于抽象化的时期。我们所讲述的英雄总是接近于“神”,而非“人”。神,虽然高高在上,无所不知,却总是缺乏真实性,更无亲和力。电影《金光大道》中的那个叫作“高大泉”的主人公正是那个时代,对英雄人物所进行的“高、大、全”诠释的具体象征。新时期以来思想的解放,当然应该包含着对这样一种“抽象崇高”的解构。让英雄从神坛上走下来,将其还原为活生生的人,这在某种程度上应该成为思想界、文化界的一种进步。我们的英雄应该是有成长、有感情、有人情味的人,他们的“可爱”会让他们更加可信。

  但如同泼水不能将孩子一同泼出去一样,避免抽象性的崇高,却不意味着将崇高本身也解构了。网络时代的眼球经济、话语经济,催生了一种无原则的标新立异,培养了各种“标题党”、网络推手。他们如果不能时时“刷新”,就开始“刷旧”,常常借“还原历史真相”的幌子,贩卖一堆毫无真凭实据的谎言,甚至形成了一种以“唱反调”为诉求的言论方式。这种思路尤须我们警惕与反思。

  不求被历史证实、只求与历史相左的言论方式,背后是价值的失范。在此,富有历史意义的人物都变成了一种消费品,它们以富有“创意”的方式被生产出来,同时又以“猎奇”的方式被消费掉,最终带来直接的获利。消费历史,成了今天解构崇高内在的动力。

  更值得注意的是,破除“英雄史观”已被一些人视为了解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切入点。在这种大众思想的狂欢中,“解构”的危害不仅在于左右了我们对于某个历史人物的认识,更在于无形中将非历史的审视态度带入到了青年一代的认知当中;不仅让民众逐渐习惯了对崇高的消解,更可能会蚕食我们作为一个国家所共有的精神家园。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需要属于自己的英雄,他们是民族精神的化身、民族品质的传承者。我们可以以更感性的方式讲述他们,却不能玷污他们曾经的奉献和牺牲。因为,他们即是我们,讲述他们的故事,也是在讲述我们自己的精神史。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