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推动南京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叶南客
//www.workercn.cn2015-02-03来源: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推动南京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提高南京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含量,说到底就是必须有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的支撑,积极培育现代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升城市居民的文化素质和各项事业的文化含量,在综合提高城市文化品位的过程中响应中国梦的国家价值召唤,实现城市文化的现代化。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明确提出“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并指出“做好各项工作,必须有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的支撑”。

  这一新的战略理念和实施路径的提出,不仅对江苏全面发展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当前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阶段,研制“十三五”规划、推进南京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促进都市社会文化转型升级、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南京人的现代化进程,都将成为一个崭新的机遇、一个崭新的战略性动力资源。

  增强城市现代化中的文化引导力凝聚力推动力,要推进南京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目前关于新型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的战略思考、城市文化科教等规划已有了不少相关研究,但对于如何将城市转型升级战略和目前正在加快实施的文化强市战略相结合,增强城市现代化中的文化引导力、凝聚力、推动力,使现代性城市在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强大的作用却少人探索。笔者认为,推进南京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要更加重视提高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文化建设含量,将突出文化全面发展和深化改革作为城市现代化的新发展取向。

  城市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化的中心,自从有城市以来,人类文化的创新、扩散和变异最先都是从城市开始。直到20世纪,世界各国最先进的文化设施、文化艺术队伍都是聚集在城市,一个城市的人文景观和文化发达程度往往也代表着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当人类文明的脚步走入21世纪的时刻,城市文化的价值和其独特的魅力日益凸现,它已决不单单是文字记录的一切成果,也不仅仅是吃、穿、住、行等城市生活方式的外在体现,它已渗透在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的一切领域,构成每一个人及每一个社会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并在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中展现出特殊的地位和巨大的促进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那些文化底蕴深厚而又具有明显普世价值的城市地域文化,更是带着其旺盛的生命力汇入世界文化发展的大潮。联合国1986年制订的《世界文化发展十年》,确定的未来一段时间人类发展的两个主要目标,一个是“在发展过程中更强调文化尺度”,另一个是“广泛促进人们的创造技能和文化生活”。因此,在南京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过程中,城市文化丰富健康而迅速的发展,必将占据日益突出的地位。

  21世纪代以来,南京市各类文化事业产业齐头并进,各类型都市文化蓬勃兴起,特别是近些年,借助于“六艺节”、“十运会”、“亚青会”、“青奥会”的召开,城市中新建起大批公益文化基础设施和重点标志性工程,文化、新闻、体育事业发展迅速,明显改善了城市文化硬件设施。同时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过程中,各城区的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家庭文化生机勃勃,逐渐形成了多体制、多渠道、多形式兴办文化的新格局,城市文化建设正在积极健康地推进,市民文化生活沿着活跃、繁荣、多元的方向发展。

  南京文化事业发展 尚有一些方面需要完善

  从江苏省率先实现现代化和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目标来看,作为省会城市的南京文化事业发展仍然显著滞后于城市经济以及科教事业的快速增长;相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也存在相当多的不足之处,进而构成了对城市率先现代化发展的明显制约。

  当前南京文化事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和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是城市文化体制改革进展还不够理想,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发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自我造血功能不强,自我发展路子不宽,以致投入有限,事业受挤,活力不大,一些文艺团体的生存空间缩小,民营文化企业发展难度较大,民间、传统艺术趋向萎缩,精神产品的生产缺乏有重大影响、具有强烈震撼力的的精品力作。

  其次是存在文化设施由于投入不足或者管理不善,没有发挥自身的应有作用,城区公益性的文化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居民用于文化消费的支出比重也偏低,导致市民文化生活的层次和质量都不够高,文化生活方式还较单一被动,使得部分群众的健康的文化需求难以满足。

  第三是文化建设的队伍不够稳定。由于城市文化部门普遍经济效益不高,福利待遇较差,同时也由于管理上存有漏洞,文艺工作者工资待遇和其工作贡献失衡,许多专门人才或被企业挖走,或到别处另谋发展,尤其是郊区文艺骨干流失现象严重,导致现存的城市文化队伍素质较低,人心涣散,成为当前城市文化事业发展的一大隐患。

  第四是城乡文化发展的不平衡现象较普遍,江南江北、主城区和郊区文化事业发展差别很大。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江南江北以及城乡城市文化发展反差强烈,进而加大了久已存在的地区间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差距。

  做好六方面工作,推动南京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21世纪的现代化进程迫切需要城市文化的快速跟进;文化强市战略中也迫切需要融入城市文化价值引导和文化凝聚、精神推动作用。推动南京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提高南京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含量,说到底就是必须有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的支撑,积极培育现代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升城市居民的文化素质和各项事业的文化含量,在综合提高城市文化品位的过程中响应中国梦的国家价值召唤,实现城市文化的现代化。

  一是树立积极向上的城市精神和核心价值理念,使之成为南京率先现代化的精神动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个字核心价值观表述,是首次以党代会报告形式明确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性,为当前的南京城市文化体系建设指明了根本方向。我们一定要以建立“强大的价值引导力”作为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用共同理想鼓舞人心,促进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交融,丰富人们精神世界,筑牢南京市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从现阶段实际来看,既要把过去南京市民在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继承好、弘扬好,又要适应发展新阶段的新要求,进一步丰富、拓展和提升新时期城市精神,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在弘扬新价值观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激发社会力量、调动社会力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建设的良好氛围。例如,相关教育机构,可以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向学生传递、渗透新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新闻媒体,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特色,挖掘平凡生活中反映新价值观的事件,传递新价值观的基本立场,引导人们向往新价值观、学习新价值观;日常生活中的个体,也可以利用自身的力量,积极地展现新价值观,促进新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落地生根、影响他人,为开辟“两个率先”新境界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

  二是充分认识城市文化建设规划和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对文化整体规划工作的领导,加快制定、完善各类城市文化发展规划和全市“十三五”总体规划目标。城市各级政府要重视支持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把“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要求纳入本地区的长远规划及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在现代城市发展中,文化规划就是实施文化导向的城市创新战略,“文化规划是在对城市文化资源深刻认知的基础上,探讨城市文化资源如何有助于城市的整体发展,从而进行鉴别创新项目、设计创新计划、整合各种资源、指导创新战略实施的过程”。通过从文化的角度考虑和指定各类公共政策,整合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产业创新,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进而真正形成现代城市文化与城市社会经济的持续协调、全面发展的良好格局。

  三是落实文化经济政策,增加投入,形成良性的城市文化发展机制。今后一段时期城市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应随着经济的发展有明显递增,各级财政对政府兴办的公益性文化事业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社区文化,要从政策、制度、资金、物质等方面来创造条件,提供更好的发展基础。要加大扶持力度,重视郊区的文化事业建设,要以政府投入为主,走多渠道增加文化投入的路子;城区经营性文化和文化产业要用更多贷款融资方式和PPP合资方式来开发,使全市文化建设在大步走向市场经济的同时实现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是继续深化城市文化体制改革,在改革中创新机制,增加动力与活力。改革文化体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也是城市文化繁荣和发展的根本出路,改革的目的在于增强文化事业的活力,充分调动城市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多出优秀作品,多出优秀人才。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要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各文化事业单位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竞争和社会服务,对已实现自收自支的单位,按照企业管理的办法切实落实法人治理结构。对文艺团体的改革,要遵循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深入的原则。在已取得的改革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做好调整布局、优化结构、健全完善内部管理机制的工作;积极发展城区各类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文化消费市场,增强城市文化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

  五是在尽快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城市文化队伍建设。文化人才是我们建设文化强市的主体力量,要尽快建立健全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机制,努力创造和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城市环境与氛围。要有计划地培养一批思想素质好、社会责任感强、文化工作成就突出的文化人才队伍,为他们提供较好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和创作环境。此外,还要重视稳定和提高城市基层社区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要采取得力措施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充分发挥他们的巨大作用,从而形成一支门类齐全、素质较高、文化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城区文化建设队伍。

  六是采取综合措施,积极提高城市居民文化生活质量,这也是率先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目标。要不断满足市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努力促使城市居民的收入增长,这是提高居民文化消费实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的必要前提。在文化消费适度增长的同时,要及时进行内在结构的合理调整,正确处理城市中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与市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进步的互动关系,逐步提高城市生产生活中的文化含量,促进居民闲暇生活和社区文化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使用。文化、科教、体育及传媒部门要强化正确导向,加大理论、舆论和有关政策的宣传导向力度,通过广泛开展有关现代文化生活、消费知识的宣传、普及、咨询等活动,帮助市民确立文明、健康、科学的城市生活方式以及合乎市情、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城市文化消费模式,促进城市现代化和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战略目标的早日实现。(作者为南京市社科院院长、博导、研究员、江苏文化强省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