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青春是什么?青年该如何?从《开讲啦》到《青年中国说》,从《新青年》到《北京青年》,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湖南电视台等近年来播出的一系列青年文化的主题节目,兼收各种思想角度,包容各类成长议题,聚焦青春,探讨生命,引发了青年观众的共鸣。
文化之传扬,青年人是中坚力量,而有青年之文化,方有国家之未来。这类既开放又深刻地直面青年人的节目广受赞誉,但却在当下中国的文化传播格局中屈指可数,这不禁促使人们思考,青年人到底需要怎样的文化产品?而什么样的文化形态与文化内涵,才可以真正吸引青年、鼓舞青年、提升青年?
在今天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让追忆上溯至113年前——首倡立国必先立人的梁启超,那一年,他写就《少年中国说》。他对青春年少的中国人寄予厚望,寄望这样一个群体创造出青春年少之中国,并将它比喻为红日初升、其光大道,更力求它前途似海、雄于地球。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爆发,青春中国终觉醒,人之美、自然之美、艺术之美被发现、被创造,鲁迅、茅盾、巴金、老舍、钱钟书,一位位青年翘楚,用各种方式生动演绎。
而综观那一段历史时期的青年文化,基于学贯中西的一代文化巨人的传承与开辟,它有了对科学、民主思想的引入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审视,有了之后马克思主义、现代新儒家、现代西方文化三大思潮的撞击与融合。于是,五四青年,上承千古中华文化之扬弃,外融欧美现代文明之渗入,下启现代中国的历史,高举再造中华的使命。五四青年,由自觉于文化,到救亡于危难,终到自强于世界。
由历史可见,凡令青年人的文化思想领域春潮涌动之处,必为涵盖古今、包举宇内的文化实现相遇与相融、兼容与并蓄之处,因此这样的文化最富有生命之活力、昂扬之气息,并依此感染青年群体。
在今天中国青年的文化版图中,并不缺少来自国外的文化产品。它们裹挟着相异于中国文化的元素与特质,实现与这一群体的亲密而持久的碰撞、触透与互动。如作为文化产业大国的美国,其所输出的文化产品,目光聚焦直指各国青年群体,迪斯尼乐园、好莱坞大片、麦当劳时尚餐厅等不一而足。作为中国近邻的韩国,其对亚洲地区后来居上的文化输出,也是以青年文化打前阵,如青春偶像剧、服饰饮食、美容美妆等。而内容产业上也有着自身传统优势的日本,更是以动漫、影视为亮点,从青少年群体开始培养“知日派”“亲日派”,占领文化高地,扩张文化领土。
对文化的汲取与创造,固然需要有对外来文化的借鉴,但当年的五四青年,尽管有着反对传统文化的高亢呐喊与创新使命,可这样的举动却正是因为他们内心深处坚守着家国情怀——这一源自中华传统的精神品质。他们在对民族、对国家、对时代命运的关注中,对文化兼容并包而非数典忘祖,也因此才真正形成具有特殊品格的艺术创造、学术创造、思想创造,形成一段辉煌于民族史册的青年文化,并成为新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源流。
因此,千百年来流淌至今的文化江河,仍是青年人安身立命、获取给养的本土家园,更是以青年为目标群体的文化生产者、传播者,在创作过程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源泉。工艺、园艺、丝艺、曲艺、书艺、习艺(茶艺、药艺、酒艺、厨艺)等具体的文化形态,均可成功融入当下的文学、影视、戏剧、音乐等各艺术门类,融入国学MBA的教育体系,融入特色时尚文化创意产业。而青年人对浪漫气质的追求、对多元思潮的向往、对梦想与未来的憧憬、对独立与觉醒的渴望,中华宝藏中均有与之相关的各类文本。
无论是用国际目光关照武侠世界并成功让美国青年佩服的《卧虎藏龙》,还是融流行技法与古典诗词于一体受到华人青年广泛喜爱的“中国风”音乐,不管是国学社的年轻学子在水木清华的天地间齐声诵读古典名著,还是山东大学颇具创意的中华文化体验馆,这些在文化意义的传扬中不失生活趣味,在对现代理念的借鉴中不失传统厚重的尝试,为中国文化的再发现与青年文化的再生产,提供了生动的参照。
辜鸿铭先生曾说,中国文化博大、深刻而又高雅、明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青年文化,如既能继承传统中国的民族之根与国学精华,又能延续五四新文化的科学精神与创造品格,既能对外来文化兼容并蓄,又有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觉与自信,那么在这种文化浸润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人,他们创造出的青春中国,必将成为世界的领航者。(作者为北京交通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