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电视剧《突围突围》的创新与突破
曾庆瑞
//www.workercn.cn2015-05-04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电视剧《突围突围》以湘江战役为背景,讲述了红军小分队队长雷五龙率领的小分队执行敌后营救任务的故事。这部电视剧在央视播出后,反响热烈。该剧以基层任务视角为叙事模式,以情感为主线,表现在信仰与使命的驱动下,剧中人物在战火中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人性升华。

  《突围突围》是一种电视剧艺术现象,也是电视剧创作中的一个突破。《突围突围》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时间跨度只有短短15天的故事,但这个故事却可以演绎成一部36集的长篇电视剧。我们在界定长篇电视剧这种电视艺术样式时,它所讲述的故事,从起始到终结,一定有一个时间跨度。即使我们给不出来一个清晰的时间量化指标,但也不会短促到只有15天。在电视剧第一集中,红军营长雷五龙率领队伍渡湘江,遭遇敌机突袭,伤亡惨重;指导员杨震林带来上级命令,要求抽调小分队重返湘江东岸接应辎重队;国民党少将参谋楚正平亲自到机场迎接从南京来的蒋介石联络特使陈骏彦中校,并且在路上聊起了陈骏彦曾经的恋人乔月瑾——也就是如今的红军连长张月林;再到娘娘山的红军阵地上,宣传科长柯福明给张月林布置任务,要她带领几名战士,中途截下陈骏彦押送到铜山,与总部派来的接应小组会合;直到最后,第三十六集,张月林带着陈骏彦和巧妹、水仙等人冒险渡江到达湘江西岸,雷五龙随后赶到,紧紧追杀而至的国民党中央军少校、CC派的杀人恶魔肖少白也带兵追到,又是一场激战之后,雷五龙壮烈牺牲,张月林在击毙肖少白之后生命垂危,水仙和巧妹护送雷五龙遗体回他湖南老家,陈骏彦一个人背着生命垂危最后悲壮辞世的张月林,艰难却无比坚定地走向事先约定的红军接应小组进行接应的通道山口,全剧终。故事全程只有15天。也许,这不会成为电视剧叙事时间跨度的一个常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会是一个个案。不过,它至少可以说明,我们的电视剧艺术,包括它的叙事文本等,在创新的过程中可以突破一些墨守成规的观念。这样的创新和突破,对于电视剧艺术的创作者来说意义重大。

  另外,这部电视剧在史诗性方面也有所突破。《突围突围》讲述的是湘江战役里的一个不大的局部战斗,有人认为它也具有史诗叙事的属性。然而,它写的是一群小人物。红军出场了一个师政治部的谭主任,桂军出场了一个师长王占斌,国民党中央局出场了一个少将参谋楚正平,还有一个CC派的政客杜主任,但这都不是主角,也算不上“非凡的人物”。这些并不符合史诗性影视作品对大强度情节、大场面和大震撼的要求,但却在平凡小人物身上映射出坚定的信仰,勇敢的精神及这种精神力量带来的历史思索。从而印证了历史前进的足迹正是由无数个小人物不懈地努力一步步走出来的。这样的“突破”尝试,是要在我们的电视剧创作团队有必备的高尚境界和博大情怀的前提下,在诚意、善意创作的心态中,再加上艺术功力的充分发挥,才有可能实现的。

  这部电视剧让人们在思想上、艺术上收获颇丰。这得力于该剧叙事的艺术功力,从全剧所表现的叙事策略来看,可以认为:一、主创把人物性格的设计和人物关系的配置做到了最大限度的复杂;二、主创把戏剧矛盾的编织和戏剧情节的铺陈做到了最大限度的纠结;三、主创把叙事节奏的展开和战争场面的营造做到了最大限度的紧张;四、他们把环境氛围的描绘和地域文化的展示做到了最大限度的真实。因此,该剧用一个小小的局部战役来展现湘江战役的惨烈,举重若轻,从一个局部延伸至全局,并关涉到红军长征的命运。这样的表现手法,就显得人事不大却力扛九鼎。如此,剧中人物所张扬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那种为了革命理想视死如归的英烈气概,才会感人至深。(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