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春潮涌动的五月,如影片《万物生长》的名字一样,一大批的青春题材电影,生动而又颇具规模地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不仅有根据冯唐小说改编的电影《万物生长》,也有在前期的电视剧中积累了超高人气的《何以笙箫默》,有以“苏有朋导演处女作”作为响亮名号的《左耳》,也有汇聚了青春影片熟悉面孔的《年少轻狂》。近年来,以《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等为代表的一批青春影片,逐渐形成了鲜明的视听风格与审美品格,有了相对一致的叙事模式与商业策略。这些讲述着青年人的故事、明确地以青年观众作为目标群体的影片,其主题不曾脱离年少之人对爱情的追寻,它们的视听呈现紧紧扣动着观影群体的怀旧心弦。放眼未来,青春影片,又能否给正在经历或刚经历青春时代的群体,更为深刻的观察和触动心扉的价值观引领?
爱情之外,青春何有?
爱情,是近年国内出品的青春影片中最惯用的表现手法。它的存在,符合观众对这一类型影片的期许,也符合人们对于青春时代成长经历的想象。综观这些青春影片,从《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后会无期》到刚上映的《万物生长》,无一不以爱情作为影片的主要内容,甚至唯一内容。
然而,爱情却并不是每个人在青春年少时唯一的主题。影视作品,更是可以艺术性地对青春的多主题进行选择与表现。在成长的路上,与寻求爱情并行的,还有寻求专业发展,与寻求专业发展并行的,还有寻求关于真理的答案、对于自我的发现。一名国家队击剑选手因未能成功入选奥运会国家队,被迫选择到大学校园开始另一种人生。他在对陌生领域的知识学习中、在帮助同学追求恋人的竞争过程中,与专业领域的“学霸”、击剑社团的领军人物进行了一次次的对决,对方的性格、思想与行动,触发他开始反思自己失败的原因,认识到超越自己才是真正的赢,最终以成熟而积极的心态,拥有了精彩的校园生活,并同样赢得了世界冠军。这是微电影《赛点》中的情节,其主人公正是以获2012年伦敦奥运会男子花剑个人赛冠军的雷声为原型,因此也带来对青春内容的另一种侧重。
在成长的过程中,与对恋爱关系的探问并行的,还有对人与世界、人与国家、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等一系列关系的探问。而这些,或可以成为与爱情并行不悖的推动人物成长的叙事线索,或可成为故事的主要叙事落点,而不是如当下的青春影片,将成长的主题简化为单一的爱情,将专业领域的追寻虚化为爱情故事可有可无的背景。
怀旧之外,青春何需?
怀旧,成为经历青春时代的人们,或者试图了解青春时代的人们,在观看青春影片时,普遍消费的一种情绪。校花校草,教室寝室,自行车上的白衣飘飘,篮球场上的迎风奔跑,录音机里的流行歌曲,大喇叭里的通知公告……一系列的服装、道具等视觉造型手段和音乐、音效等听觉造型手段,将这些旨在对接观众怀旧心绪的符号,准确地表达,弥漫地渲染。然而,当人们面对青春时,除了缅怀与追忆,是否就真的不再需要其他的情绪?
生命轨迹中的任何一段历程,都有着不可替代、无法抹去的存在意义。然而,青春年少的时期,却是这生命轨迹中有着显著特征的一环。在这个时期,少不了痛苦迷惘的思考、难以安放的欲望,也是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确立自身存在的意义、直面与传统和主流的对抗、体验个体拥有的力量、发挥取之不竭的热情与能量、畅想未来可能的方向。正因此,对于青春的描绘与呈现,才成为世界各地的影视创作中普遍涉及的题材。同样也是因此,对于青春影片的创作,不仅可以提供缅怀,更可以提供呐喊与反省,并足以散发出独特的魅力与耀眼的光芒。
筷子兄弟的首部影片《老男孩》中,怀旧的气息固然丰富,可更为响亮的话语,则是向观影者追问了青春的梦想现在何方。“梦想,对不起”,成为很多人观影过后含泪打下的字句,“梦想,要坚持”,更成为很多人观影过后对自己继续前行的鞭策。而在电视节目《等着我》《青年中国说》中,向我们呈现了许多积极面向未来的青春身影。这些人物虽平凡,但这些行动足够有力,这些故事足以感人。他们让我们知道,了解青春,不仅是了解青春的惆怅与无奈,也了解青春的美好与思索;延续青春,不是只需要缅怀与追忆,而是更需要肩负起责任与担当。
物质之外,青春何往?
影视作品包含着一定的价值观,价值观或在流淌的影像符号下暗自潜藏,或被剧中的人物通过台词直接表达、直言不讳。青春的梦想是什么?青春的未来为何而来?在物质的丰富、欲望的满足之外,什么会令我们真正感受到幸福?这些都是青春影片在价值观层面涉及的问题。《小时代》的创作者郭敬明说,他非常想记录他看到的上海。于是,我们可以看到物质与金钱对于爱情的重要,看到权势与地位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具有的强大能力,看到富足甚或奢侈的生活映象对于银幕前年轻的目光实现有力的吸引与满足。
很多时候,影视作品只是一面镜子,反映着现实生活,也局限于现实生活。当我们以客观而审慎的态度观察青春影片中的种种局限时会发现,那些有可能的深度与广度被刻意回避、那些消费主义的意象与观念被着力呈现。创作者本身拥有着自由表达自身价值观的权利,以市场为导向的影像作品,也从不以反思和审视作为硬性的创作诉求。这些影片,成功迎合了青年人心中的认同与欲求,转换成可见的、可观的收视率或票房数字。
然而,影视作品若仅止步于此,则无疑未能实现其更为令人期待的,在商业功能之外的文化功能。表面上对奢华生活进行呈现,并不代表创作的笔锋不能够力透纸背,去刻画消费主义带来的反思。就像带有暴力内容的影片,其表面上对暴力世界富有冲击性的呈现,并不必然地表示创作者对此持有赞同与认可,它可以是创作者借此对暴力世界进行的有力痛斥与反思。因此,关于“青春的梦想是什么”这一命题,我们固然可以对资本逻辑进行客观真实的再现、对物质世界进行五光十色的呈现、对“成功学”主题统摄下的青年人生进行栩栩如生的还原,但是,当创作者拥有了多元的文化视角和厚重的人生阅历,对于梦想世界的主题、对于青春何往的期许,可以超越,可以审视,可以反思。
在“第六代”导演们的一系列同样以青春为题材的影片中,尽管不乏失落与迷乱、压抑与晦暗,但他们曾传达出青春精神对拜物狂潮进行批判与反抗的时代强音。因此,在《后会无期》中扮演女青年苏米三叔的贾樟柯,也许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为当下的青春影片创作,提供精神气质上的某种借鉴。
融合着光影的艺术作品,不仅可以是镜子,机械地映射当下的人生选择与社会百态,更可以如火光,洞见深处,烛照未来。而作为当代青年中拥有话语权以及专业表达能力的影视创作者,他们在自身以偶像、以明星、以名人等种种身份,凝聚了无数青年观众关注的目光的同时,理应拥有更多的担当、更大的魄力,去超越时代、反思时代,引领青年人的价值观。(作者为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论文选编(六) | 2012-03-31 |
文学江苏:六朝风骨 百般红紫 | 2012-03-31 |
2013年中国文学发展状况 | 2012-03-31 |
青春片需要提供多种可能性 | 2012-03-31 |
命运与时运的交响回旋 | 2012-03-31 |
命运与时运的交响回旋 | 2012-03-31 |
命运与时运的交响回旋 | 2012-03-31 |
命运与时运的交响回旋 | 2012-03-31 |
命运与时运的交响回旋 | 2012-03-31 |
命运与时运的交响回旋 | 2012-03-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