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傲雪求真 见史明道
程冠军
//www.workercn.cn2015-06-08来源:南方网
分享到:更多

  

    埋下党史研究的种子

    一九三五年的农历十二月初五,陈雪薇生于广州市。陈雪薇出生的这天,粤北地区喜降瑞雪,父亲便给她起名雪薇,取微微雪片降临之意,考虑到女孩的缘故就用了“薇”字。陈雪薇祖籍广东五华县,祖父是铺路工人,父亲16岁便出来打工,后辗转日本做过苦工。外祖父在一家药店做店员,母亲是纺织女工,在家中排行第九。陈雪薇不到3岁广州就沦陷了,一家人只好逃难到香港。

    陈雪薇童年的香港印象,最为恐怖的事情,就是几乎每天黄昏都会看到长长的、黑乎乎的拉尸车从大街上开过来,将街衢里的无名尸拉出去作掩埋处理。香港的饥饿和恐惧生活,在陈雪薇幼小的心灵里打下了刻骨铭心的烙印。这段经历和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为她日后从事和忠诚于中共党史研究和教学事业埋下了一颗种子。

    1944年,陈雪薇跟随父母从香港回到广州。1954年9月,广州师范毕业后刚到小学任教的陈雪薇被保送华南师大历史系学习。1956年5月,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9年7月陈雪薇毕业留校,成为华南师大的一名历史老师。从此一直到1978年5月,她在这座高等学府度过了20年的岁月。

    留校任教后,陈雪薇先教了一年的历史唯物主义,然后到历史系讲授世界现代史。从此,她每天的工作就是教书、写教材,从近代史开始讲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对工作的热爱,陈雪薇在教学中刻苦钻研,勤于思考,因此讲课很受欢迎。第三年,学校就安排她讲世界通史。自1962年后的七年间,她从希腊、罗马一直讲到当代。七年的近现代史课程,加上历史唯物主义课的基础,使她知识面大大拓展,这时的陈雪薇已经成长为一名出色的世界史讲师。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爆发,学校停课。1969年12月陈雪薇去干校劳动,1970年10月回校。1971年广东省高教局号召每个党史老师要爬“三座山”即韶山、井冈山、宝塔山。1973年的春夏之交,陈雪薇满怀着一腔革命热情开始了“三山”之旅。她认为,虽然“三山”之旅带有“文革”形式主义的色彩,但真正走下来,她感觉到自己等于参加了一场民主革命,这次实践让她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革命的来之不易,为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和教学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走进中央党校大熔炉

    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1977年3月中央党校复校,胡耀邦任中央党校副校长主持工作,1978年,中央党校从全国各高校选拔一批教师充实党校的师资队伍,陈雪薇和已在广东省委工作的丈夫陈登才双双调入中央党校。

    在中央党校,陈雪薇被分配到党史教研室,主要负责建国后前十年的党史研究和教学。新的岗位和新的课程给陈雪薇带来了新的压力和动力。自从走进中央党校的大门,她就思考:我是党培养出来的,到了党校,又是党对我的一次再培养。

    在中央党校,她对自己所从事的“资政育人”的事业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30多年来,在中央党校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大熔炉里,她一面教,一面学;一面学,一面教,不但把自己锻炼成一名优秀的党史教授,而且把自己锻炼成为了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30余年的党校教学生涯,陈雪薇总结出自己的三个执教心得:

    一要认真钻研理论。没有理论上的指引,历史就起不到资政育人的作用。因此,作为一个党史教授一定要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是一个基础工程,没有这个工程武装头脑,党史就是一堆没有用的材料,在讲授时就不能让党政干部借鉴历史经验,认清发展规律。

    二要下功夫钻研史料。为了讲好建国后前十年的历史,陈雪薇先后到中央档案馆、中央统战部、文化部、教育部、北大等查阅史料。为了一个半天的课程,她搞调研的时间就能花两年多。比如,为了讲好《高岗、饶漱石分裂党》这个专题,她先后访问了高岗的五大秘书,还有五大“虎将”。另外,她还认识到,搞材料光靠访问还不行,还要查阅档案,对材料进行甄别核对。1980年的一年间,她一周有两三天都在档案馆,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历经一年,她把中央十七年的会议材料几乎全看过了。经过考证,她发现,毛泽东认为高岗、饶漱石是反党联盟,其实他们是两个“单干户”,但很默契,两个人都很有野心。后来中央在1981年若干问题决议中,对于高、饶问题的定性就改变了以往的说法,不再提反党联盟之说。再如,为搞好文化专题,陈雪薇访问了中宣部历届分管文化的副部长和局长、处长,然后查阅档案。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着手,把文化讲成立体的文化。

    三要坚持“三结合”的方法。毛泽东对于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著作有三个著名的论断:“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实践相结合”。陈雪薇认为毛泽东的这三个论断既是学好马列主义的基本方法,也是搞好党史研究和教学的基本方法。历史要去伪存真,由表及里。讲史要讲信史,党史专家不是文学家,讲史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只有材料没有理论,党史就成了提不起来的豆腐渣;只有理论没有材料,党史就远离现实,难以产生共鸣。因此要用“三结合”把党史课变成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这样才能使学员在学习中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温古察今、学以致用。

    在中央党校,陈雪薇不但在教学上取得了令人敬佩的成就,而且她撰写和主编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大事件和决策调查》《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重大事件的决策调查》《历史的启示》《毛泽东与新中国经济》《陈雪薇讲稿》《历史视野下的毛泽东功绩与错误》等著作文章,既解决了现行教学的需要,也对中共党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了独到的研究和思考。

    为中央政治局授课

    2004年9月1日下午,陈雪薇与社教研部的刘海涛教授接到党校通知的一个重要任务——为中央政治局讲课,题目是《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历史考察》。

    这是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12月1日下午1点45分左右,陈雪薇与刘海涛来到中南海怀仁堂的一个会议室,胡锦涛与其他中央领导同志陆续来到,中央领导们笑容可掬地和两位教授打招呼、握手,并客气地说:“老师来了!”大家坐的是椭圆型的会议桌,胡锦涛与两位教授相对而坐,一起听课的还有十几位部长。

    讲课从下午2点开始,陈雪薇讲第一、二部分,刘海涛讲第三部分,每个人讲45分钟。按照学习要求,讲课一个半小时,讨论一个小时,共两个半小时。讲完课后,中央政治局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热烈讨论。现场很活跃,讨论主要是围绕效率与公平、农民和农民工问题等。

    胡锦涛主持了这次学习,并在学习讨论结束时发表了十分钟左右的讲话。陈雪薇说,通过为中央政治局讲课,聆听了中央领导集体的讨论和胡锦涛的讲话,看到中央领导集体带头虚心学习,很感动,也很受启发。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是十六大以来坚持并形成的学习制度。她认为,这个制度非常好,这样可以吸收专家智慧,发挥集体智慧,把握天下大势。这样,中央领导集体才会更好地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夕阳映雪照丹心

    晚年的陈雪薇对于党的事业始终初心不改,时刻关注着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十八大之后的2012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抵达深圳视察,陈雪薇就在媒体发声:“这是习近平上任后首次地方视察,选点广东绝非偶然。”“当年,小平让习仲勋自己杀出一条‘血路’,随后就有了深圳这样一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试验田。”“习近平此行就是要告诉大家:无论多难都要把改革坚持下去。而这正是十八大报告中用‘攻坚克难’这一表述的深意所在。”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2013年10月陈雪薇在中央党校网站上发表了1万多字的长文《坚持群众路线的历史经验教训》,在该文中,陈雪薇指出: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党是否有生命力,关键看是否坚持群众路线。党始终保持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保障。

    2013年的春节前夕,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校校长刘云山在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副校长黄浩涛的陪同下到家中看望陈雪薇,陈雪薇给刘云山提了两条建议:一是总书记的一些重要的内部讲话有的学员能看到,而教员却看不到,这样不利于教学,希望得到解决;二是为了培养和留住人才,希望提高青年教师的待遇,并建立以老带新的传帮带机制。拳拳之心,溢于言表。陈雪薇的建议得到了刘云山的充分肯定,并被中央党校校委采纳。

    人生暮年,回忆自己约半个世纪的执教生涯,陈雪薇深情地说:“我从1954年就开始教小学,然后是大学,再往后是中央党校。对一般人来说教师是一个职业,但对一个共产党员来说首先是一项事业。如果我下辈子再做人,还做教师,我觉得做教师让我非常愉快,非常充实。”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陈雪薇教授走了,带着她对中共党史事业的执着追求以及对这个伟大时代的思考走了。她的治学和执教精神启迪我们:求索贵在求真,求真才能见史,见史方可明道。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