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当务之急,要让文化遗产释放更大潜能:首先是遵循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同生长规律,发挥各自优势,激发潜能活力;重点关照遗产依附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和资源等,做好文化空间的整体性传承保护;更重要的是,要防止文化遗产保护的功利化,让普通百姓都能从中得到收获
在第10个中国文化遗产日上,120余项文化活动在申城展开,呈现传统文化的底蕴和魅力,让市民通过观赏、品尝、参与等方式近距离感知身边的文化遗产。呼应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保护成果全民共享”,就是通过“口”头接触和传播,使非物质遗产在人际传承,提高保护和热爱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
上海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真正全面开始早在20世纪80年代,迄今付出了30多年的努力,卓有成就。然而,只有深入研究已有实践,直面矛盾、不足和困境,更有学理依据、更超越性地进行思考和筹划,跨出一步,找到与建设国家创新城市相匹配的制高点,才能高屋建瓴,消解那些互为因果的难题,进入超越过往的新境界。本文即对此提出一些新的思路,以期引起讨论。
历史文化遗产蕴含城市DNA
当下,人类已进入太空、互联网与人工智能即将发生突变的时代,相关新理论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在多年宣传和实践文保的氛围中,人们怀旧和创旧的意识日渐浓厚:许多优秀的蕴含历史文化要素的建筑、产品和文艺作品正源源不断地被创造出来。因为,人类大量的秘密都埋藏在它的“古”和“旧”里面。这既包含了它的历史,又包含了许许多多有形无形非常神奇的元素。古老文化里有些不为人知的还未能得到充分解释的遗产,蕴藏着极其深奥而富于生命力的宝贝。就如中医大学的教授们正扎实挖掘中医药的文化遗产,开发新疗法新药物,提出新机理的学说,已取得世界性的突破那样。
同时,人类这样做还因为面临着工业和信息化的超高复制能力和速度的挑战:在2045年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一样的情况下,人还有什么东西能够留下来?人工智能即使能做出非常聪明的机器人,但人类不能像机器人那样批量生产,人类是在历史上慢慢地积淀起来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道路,形成了独特的历史素质和思维方式,这种不断地由历史积淀起来的东西是抗拒人工智能的人类最后的屏障。每个民族、每个地区、每个个人历史积淀下来的东西是无法克隆和抄袭的。在人工智能可能仿制的人类普遍“理性”之上,还有这样的“历史文化遗产”。
作为生命体的人类和城市都在不经意中循着由历史文化遗迹体现的基因和经络,生长和发展。新的街区为什么有现代化的通衢大街和醒目路标,却没有了老街区的人气和方便?现在规划师正在仔细分析往昔的老街,从中找到“密码”;或按照往昔的遗物遗迹,形成地标,既保留记忆,又方便辨路。
历史文化遗产作为生命体的城市的DNA,规约着城市生长及其发展的命和运。而这就是遗址和街区的保留和保护的内涵。上海外滩,正式获批成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称号。历史上慢慢形成的这些带有风水,带有人气、人际活动的文化遗产现在越来越少了,对这些“风水景观类”、“人气集聚类”的无形文化遗产,应当专门进行调研和保护。
怀旧和创新是一件事的两面
同时,历史文化遗产在消费社会和商品化过程中,也可成为创新资源和价值源泉,外化为时尚;另一方面,当芸芸众生以发财、出名、时尚、新潮为人生标的而无暇他顾时,猛回头,发现生命的真谛却被丢失和遗忘,于是,“怀旧”更在本质上成为现代人重新发现自我,创造人生的个体独特性的必由之路。
不过专家也指出,当务之急,要让文化遗产释放更大潜能:首先是遵循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同生长规律,发挥各自优势,激发潜能活力;重点关照遗产依附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和资源等,做好文化空间的整体性传承保护;更重要的是,要防止文化遗产保护的功利化,让普通百姓都能从中得到收获。
为此,作为历史文化遗产一部分的老居民和社区,要进一步有机制有机会参与保护、开发和规划;规划者必须进一步与当地群众干部互动,寻智其中,找到解决方案;志愿者、第三方参与和众筹等等新的社会合作形式,要大胆试点和推进。与此同时,如何更能动地规制和监管,如何创新,也应有新的方法论。当代保护文物中的不少问题在于,文物丧失功能性,失去使用价值,保护成了负担。但出现这样的问题后,也能形成倒逼机制,逼着文保部门、规划部门推出创新机制。
怀旧和创新是一件事的两面。已有的道理和模式能推进改良型创新。而颠覆性的创新,一定有深厚的人类精神,在不可思议处独辟蹊径。乔布斯通过铃木大拙受到禅宗的深刻影响,与APPLE电脑的创新有关联。至于作为计算机基础的二进位制受中国阴阳八卦的启发,早已成常识。因此,在怀旧中分析上海发展的新的可能的样态和细节,发现创新的胚芽和契机,应成为建设创新城市和制订“十三五”规划的题中应有之义。(作者为复旦大学教授)
NGO在非遗保护中应起更大作用 | 2009-03-31 |
“不要让雷锋穿破袜子” | 2009-03-31 |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力争提前全面建成小... | 2009-03-31 |
研讨蔡林森教育思想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 2009-03-31 |
以深化改革为动力 推动西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 2009-03-31 |
汇聚多方共识 共谋产业发展 | 2009-03-31 |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再邀市场起舞 | 2009-03-31 |
李克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 | 2009-03-31 |
弘扬丝路精神 深化中阿合作 | 2009-03-31 |
树立互利共赢的新标杆 | 2009-03-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