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侯天明的梦》告诉了我们什么?
刘丽丹
//www.workercn.cn2015-06-16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最近,央视播出的长篇电视连续剧《侯天明的梦》,用极富戏剧性的故事,将第二代农民工侯天明一家的命运演绎得分外真实动人。观众不仅为主人公的10年城市梦而纠结难过,更为他经过颠沛生活后决然返乡创业而畅意释怀。应当说,作品的意义已超越了一般文艺作品记录生活和给予情感体验的价值,为我们的社会提供了观察中国农民工的新角度,并预示了这一庞大群体的未来走向。

  伴随现代化进程,中国城市正在急速成长和扩展,这离不开每一位建设者的智慧和力量,尤其离不开两亿多农民工的心血和汗水。他们带着朴素、现实甚至微小的梦想,来到陌生的城市,开始了艰涩的逐梦旅程。比起城里人,他们的生活更为辛酸、易挫,常常饱受委屈。正如侯天明,作为第二代农民工,比他的父辈们有更多梦想,有更多与城市居民打交道的能力,但仍逃脱不了生活的怪圈。迎接他的,竟是夫妻关系的破裂、女儿的自杀、侄子的失踪、母亲的车祸,家庭功能彻底破损。他的妻子一句话道出了农民工的苦涩:“只有人是热的,剩下啥都是冷的。”

  农民工群体以其挣扎在城市和农村边界的鲜明形象和独特生存境遇,历来为文艺创作所关注。仅电视剧一项,就有《城市的星空》《闯荡》《农民工》《叶落归根》《盲山》《都市外乡人》等等,而《侯天明的梦》,则在新型城镇化等大背景下,集中展开了对两代农民工、两代留守儿童命运的揭示,对其出路的拷问。正如策划人吴忠所说:“侯天明和女儿瑶瑶这两代留守儿童,在未来30~50年要成为社会的骨干力量,如果他们将成长过程中的性格缺陷带进工作中,将会导致意想不到的问题。”显然,主创人员在创作时将眼光放得更远,不仅要表现农民工物质生活的现状,也要表现其精神生活的情状;不仅要追问他们的来路,更要思考其出路。

  我们于是看到,尽管城市生活仍有着太多的梦可追,诱惑一如既往地攫住侯天明,但生活的经历和思想的风暴让他认识到,在大城市自己只是一只候鸟,而在家乡则是不可或缺的雄鹰,最终决定回到老家,到那里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其实,观众不难发现,支撑侯天明毅然决然回乡创业的,更多的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使然。当侯天明后来需要不断回乡处理家庭事务的时候,发现家乡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路通了,机场有了,互联网让偏僻乡村与大都市紧密相连,特别让天明回过神来的是,家乡的青山绿水和慢生活等,不正是城市人稀缺且不懈追求的吗?他明显地感觉到自己正在比城里的老板陈创和同事章小优抢先一步享受到了这种资源,还能够一家人天天团聚在一起。镜头里,天明的自我反省很有深意——你老跟在城市人的屁股后面跑永远跑不到前面,只有换个角度,反而发现自己跑在了别人前面,站在时代发展前沿了。

  中国新的发展观,正是通过“侯天明们”得以形象的展示。改革开放的新成果,为侯天明们指明了新的出路,也就是说,已经为第二第三代农民工准备好了农村的现实条件,农村已经提供了能够比他们的父辈实现更多梦想的大舞台——这正是《侯天明的梦》所要传递的。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