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孔子很重视“和而不同”,把它上升到“君子”应具备的品格和修为,亦可视为君子之标准。在一个社会群体里,如果其成员能做到“和而不同”,“周而不比”,则仁德至矣。
“和而不同”,首先要把自己认为是正确的意见表达出来,以此纠正别人错误的意见,决不盲从附合,更不背后捣鬼。这种君子之风,就是坦荡正直阳光磊落真率简约而决不心理阴暗潮湿行为苟且猥琐。《论语》有言“当仁,不让于师”,“朝闻道,夕死可矣”;西方则谓“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表达的皆是“和而不同”的真实境界。无论东方西方,都崇尚“道”、“真理”这个“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间没有比坚守“一”更重要的东西了,所以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道乃仁、仁心仁德仁政。就人之个体而言,是仁厚真诚善良正义博爱宽容律己知耻;就治国理政而言,是尚仁德尚文化尚文明尚礼教。
在当今强化依法治国大背景下,这些德治仁治之作为与法治可生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之效。
其次,“和而不同”还含蕴中庸之精义。孔子强调的是两条:要坚持正确意见,以纠正谬误,这是原则;但要用得体的方法把它做得恰到好处。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 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互相批评,又和睦共处,这即是孔子要求的“士”,也是孔子向往的人际关系、社会秩序。
“五四”以降,中庸之道几近贬义,至今,仍有讲国学课的教者把中庸解读为“和稀泥”,这是对思想尊严的大不敬。实则,中庸之内蕴丰富多元,孔子是要求人在各种事情各种场合所言所行皆要恰当得体,无过不及,不偏不倚,从容中道。试想,一个人不欺骗不虚伪不矫情坦陈己见坚持真理,而又使对方接受起来不为难不窘迫实现“礼之用和为贵”,难道不是一件很具“正能量”、很有建设性的好事么?
再次,能否做到“和而不同”,孔子视为君子与小人的重要分野。“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愚意以为,孔子对君子与小人不仅在意,而且研究得极有深度。在“和而不同”的思想中,其实暗含着人作为主体的生于内而化于外的独特方式,在《论语》中有一段话既有趣又重要:“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在夫子看来,君子没有可争的事。若有所争,一定是比箭吧!相互作揖然后登堂,走下堂来相敬饮酒。这种竞赛即便是争也是君子。这是对“和而不同”形象的恰切的直观的描述。这是存在的诗意。这是人性的升华。说白了,“和而不同”是真和,“同而不和”是假同;君子博弈,小人暗斗;君子团结,小人勾结。
最后,若做到“和而不同”,社会尚仁,至少要在修身立德、教化教养方面持之以恒去强化、去努力。孔子十分重视道德与教化。“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在孔子看来,修齐治平,修身是起点,人之要立,必以德为本。修炼仁德,忠恕而已矣。
当下时代,上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乃作为中华民族统一恒定的价值理念,应孜孜以求;而就个体的“人”而言,亦应有最起码的道德操守来奠定人生之底色。譬如人要有耻感,知耻的前提是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孟子)。遗憾的是,人之缺少耻感已成今日社会令人担忧之现象了。此种现实切不可衍生为道德危机、精神危机。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是吾忧也”。既要忧,更要有路数去改善现状。要营造环境,要树立社会导向,也要从纯粹的教育层面去破去立去改革创新。
现代文明离不开传统与现实的对接交融碰撞扬弃,“和而不同”,社会尚仁,无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要的文化理念和社会理念,由是,世道人心才既可指向古意,又可指向未来;人际才清明,社会才有序,民族的精神走向才健康。(作者系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
“文明冲突” 与化解之道 | 2010-07-26 |
舒金城: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 | 2010-07-26 |
弘扬和善文化 促进科学发展 | 2010-07-26 |
刘汉俊:文化的斑斓与辉煌 | 2010-07-26 |
作为人生哲学传播者的南怀瑾先生 | 2010-07-26 |
刘梦溪:重建中华文化的信仰之维 | 2010-07-26 |
“人不知不愠”略说 | 2010-07-26 |
“和而不同”歧义辩正 | 2010-07-26 |
“白衣卿相”邵夫子 | 2010-07-26 |
崇正义 尚和合 求大同 | 2010-07-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