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抗战时期爱国青年奔赴延安的原因与现实启示
王晓莉
//www.workercn.cn2015-07-13来源:西安日报
分享到:更多

  

  今年是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多年前,大批爱国青年从海内外各地来到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又从西安八办出发去了延安,投入火热的革命熔炉,为抗战胜利和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据统计,前后奔赴延安的爱国青年总人数在3万人左右。其中,70%为中学以上水平,有少部分大学生,还有个别硕士、博士生。从地域上看,包括台湾在内的全国绝大多数省区都有爱国青年到延安,还有不少侨胞从海外远赴延安。从家庭出身看,知识分子家庭的占80%以上,中等收入以上的也有80%以上。

  一般来说,家境比较好的家庭是不情愿其子女在战乱的年代跑到偏远落后的陕甘宁边区去冒险的。因此,奔赴延安的爱国青年,特别是出身于富裕家庭的青年,大都走过一条从叛逆者到革命者的人生道路——首先叛离自己的中产阶级家庭投身革命队伍,继而叛离那个阶级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比如温联琛,复旦大学教务长兼政治系主任的独生女。抗战爆发后,温父先后出任国民政府县长、行政区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温联琛从小娇惯,但她接受了进步的革命思想,在武汉时就从家里偷跑出来,准备到延安,在郑州被父亲的朋友从火车上拦截下来。到重庆,她还要去延安,父亲没办法,只好买机票让她去西安,时年14岁。在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温联琛改名夏沙,后奔赴延安。还有个新加坡青年侨胞叫吴醒柏,也是独生子。抗战爆发后,他不愿做亡国的华侨,决心回国抗战。家里百般阻挠,他就偷跑到香港。其父乘飞机追到香港,称只要回去答应他一切条件,可他还是坚持到西安,经西安八办介绍,和其他青年一起步行到了延安。

  当时,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偏居西北黄土高原,环境恶劣,条件艰苦,为何那么多青年抛弃优越的生活环境,冒着生命危险千里迢迢奔赴延安呢?有个5方面的因素:

  第一,爱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知识青年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是他们奔赴延安的内在动因。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七七事变”后,很多青年赶到南京,希望能报效祖国,但他们的抗战热情却没有得到回应。有一位叫白刃的菲律宾华侨青年到南京准备参加战地服务团,但报名处冷冷清清,他和同伴要报名,管事的却让他们找殷实的商家做担保,并说没有担保就不能报名。这让白刃非常愤慨,转而奔赴延安。而中国共产党高举团结抗战的大旗,主张建立最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尤其是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后,连续取得平型关大捷、雁门关伏击战、夜袭阳明堡等对日作战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民众抗日救国的信心。毛泽东撰写的《论持久战》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两篇光辉著作,给陷入迷惘困惑中的人民指明了方向。正是中国共产党广泛的代表性和先进性,使爱国青年看到了拯救民族危亡的希望。

  第三,党对知识分子的重视和争夺。时任中组部部长的陈云指出:“知识分子是革命的力量,并且是重要的力量”,“现在各方面都在抢知识分子,国民党在抢,我们也在抢,抢慢了就没有了”。毛泽东也指出:“工作没有知识分子,不能治国治党治军”。基于上述认识,中共中央在1939年12月发出《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要求各地区和军队要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同时,中央要求全国各地党组织和八路军办事处,像与敌人争夺国土那样,竭尽全力地源源不断地向延安吸收和输送革命青年,以储备人才。从26岁起担任毛泽东秘书、在党中央和毛泽东身边工作18个年头的田家英,就是陕北公学的首期学员。

  第四,民主、清廉的解放区政权的吸引力。有一首歌曲唱到“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是当时全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典范,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花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风,九没有人吃摩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这“十个没有”,与腐朽、黑暗的国统区、沦陷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成为爱国青年向往的新型社会。

  第五,新闻报道的助推。从1937年到1941年,有许多中外记者和友好人士访问参观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他们把在延安和边区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受,特别是把我党的正确主张和毛泽东朱德等人的领袖风采,真实、客观、公正地介绍给全国乃至全世界爱好和平、自由的人们。广大知识青年从这些报道中,认识到共产党原来是一群以拯救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为己任,以创造平等、自由、民主、幸福的崭新社会为奋斗目标的社会精英。他们从黑暗中看到了光明,从绝望中看到了希望。于是,到延安去,就成为了爱国青年们的自觉行动。

  以上各种因素综合起来,使得延安犹如一块巨大的磁石,强烈地吸引众多热血青年“朝圣”般地从四面涌来。他们在诗中说:“我们不怕走烂脚底板,也不怕路遇‘九妖十八怪’,只怕吃不上延安的小米,不能到前方抗战;只怕取不上延安的经典,不能变成最革命的青年。”他们表示“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肉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城。”因此,理想、信念的力量,爱国主义的真挚情感,正确的人生追求,吸引着爱国青年哪怕付出生命也要前往革命圣地延安。可以这样说,从西安到延安蜿蜒起伏的700多里山路,就是一条追求者们用鲜血铺成的信仰之路、理想之路!

  爱国青年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和影响体现在两个大的方面:第一,为中国共产党储备了夺取革命胜利的宝贵人才,为以后改变国共对垒的政治格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用陈云的话来说:“虽不能说天下完全是我们的,但是至少也有三分之一是我们的了”。第二,丰富发展了新民主主义文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文学的主题、题材、表现方法,也改变了文学质地甚至作者构成 ,奠定了新中国的文艺格局与管理体系,影响至今。

  回顾这段历史,可以得出两点启示。对党来说,党的形象、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对青年人有巨大的感召力,要时刻保持党的先进性,想方设法鼓励青年成长进步,吸引他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奉献青春。对青年来说,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实现个人理想和人生价值。历史已经证明,千百万青年在波澜壮阔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中作出了卓越贡献。历史还将证明,千百万青年继承当年爱国青年的光荣传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作者系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