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唯物史观是我们观察和认识历史、探求历史发展规律的根本出发点。近些年来国内出现不少所谓的“新知识”、“新思维”、“新学派”,立场方法严重背离唯物史观,有哗众取宠之心,无实事求是之意。回击这样那样的奇谈怪论,历史本身就是最好的武器。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如何深入地认识这段历史?如何让抗战记忆完整翔实地传承下去?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带给我们许多启示。他强调,深入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必须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
通俗地讲,历史观就是人们对历史的看法。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唯物史观是我们观察和认识历史、探求历史发展规律的根本出发点。有人说,唯物史观是“老古董”,如今再谈已不合时宜。殊不知,科学的理论、科学的思想方法,具有深刻的穿透力、长久的生命力。当下,我们正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时代,真假、是非、善恶、美丑等本应泾渭分明的界限,正变得日益模糊。帮助人们撇清迷雾见真相、透过现象看本质,没有一个科学、理性的思想方法,没有一套强而有力、行之有效的思想武器,肯定不行。只有始终坚持唯物史观,我们才能在各种纷繁复杂的历史解读中,视线清晰,做到实事求是。
科学认识和评价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同样需要唯物史观。从世界范围看,长期以来的二战史研究,西方色彩较浓,“欧洲中心论”便是一例。研究者往往忽视中国抗日战争的战略特点,忽视欧洲战争爆发前中国人民同日本法西斯孤军奋战多年的事实,忽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地位,片面强调西方大国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而作为战败国的日本,更是缺乏面对历史的诚意,一方面美化侵略战争,不断为历史翻案,一方面则渲染自己受害者角色,将战败归结为两颗原子弹。种种论调背后,很多时候都掺杂了现实政治的利益考量,而一旦历史沦为“想象的主体的想象的活动”,认知迷雾势必扩散开来。
在看待抗战史的问题上,近些年来国内也出现不少所谓的“新知识”、“新思维”、“新学派”,立场方法严重背离唯物史观。有的以“解密”、“反思”为名,有意无意歪曲党史国史,否定党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奋斗史,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作用。有的则干脆把解放前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时代美化为“黄金时代”,千方百计为旧社会专制腐败的政府辩护。这些历史虚无主义论调,基于典型的唯心史观,无视基本的历史事实,出于不同的目的和好恶随意歪曲、剪裁、割裂历史,有哗众取宠之心,无实事求是之意。面对这股风潮,倘若不及时正本清源,很有可能将导致国人的历史观、价值观越来越陷于歧异和混乱,甚至失去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而自乱阵脚、自毁防线。
恩格斯曾说:“谁都不能对抗历史,因为历史是绝对权力。”回击这样那样的奇谈怪论,历史本身就是最好的武器。长期以来,我们国家的抗战史研究取得了不少重要成果,但同这场战争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相比,同这场战争对中华民族和世界的影响相比,还远远不够。哲学家卢卡奇将“总体性”视为全面把握社会现实的方法,研究抗战史也是这个道理,总体才更完整,总体才更准确,总体才更真实。一方面,要从总体上把握局部抗战和全国性抗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等重大关系;一方面,要跳出只研究全面抗战8年的惯性思维,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将时间维度扩展到14年。当前,我们对各类史料的收集已颇具规模,迫切要做的就是对其进行系统梳理,特别是对那些“真实的细节”,要拿出实证的态度,以科学严谨的精神进行探究论证,给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定论。
历史是现实的根源,任何一个国家的今天都来自昨天。我们国家当下令人瞩目的面貌,与这场伟大胜利息息相关。70年后再回首,以更加科学的指导观念,更加严谨的研究态度,拿出更加翔实的研究成果,让后人真切地感受到战争之残酷、和平之不易,在人们的头脑中筑牢保卫和平的屏障,从根本上避免历史悲剧重演才有希望。
从社会结构和历史规律看新中国60年的历史... | 2009-10-10 |
从社会结构和历史规律看新中国60年的历史... | 2009-10-10 |
从社会结构和历史规律看新中国60年的历史... | 2009-10-10 |
从社会结构和历史规律看新中国60年的历史... | 2009-10-10 |
从社会结构和历史规律看新中国60年的历史... | 2009-10-10 |
从社会结构和历史规律看新中国60年的历史... | 2009-10-10 |
精神懈怠当从源头防范 | 2009-10-10 |
从历史的中国深入认识现实的中国 | 2009-10-10 |
以孝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2009-10-10 |
教育价值观探析 | 2009-1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