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以文化力量激发创新活力
张全林
//www.workercn.cn2015-08-25来源:广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创新创业离不开社会文化的滋养。长期以来,创新冒险的意识不强,社会上对创新的鼓励不足,对创新失败缺乏宽容的气氛,是影响创新的文化因素之一。要积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尊重创造的理念,倡导敢为人先、敢冒风险、宽容失败的新风尚,形成创业创新光荣的文化导向。

  万众创新,文化先行。没有创新的人才,不可能有创业的成功,没有创新的教育,不可能有创新的人才。如果缺少专业能力与基本素质,盲目创业,可能会出现“全民炼钢,尽是废铁”的悲剧。培育创新文化需要改革我们的教育体系,真正让大中专生具备基本的做事素质。这就必须摒弃填鸭式教育、应试教育、惟金钱利益至上教育,营造健康文明的创新文化。

  大力涵养创新激励文化。来自科技部的统计显示,目前全国5100家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每年完成科研成果3万项,但其中能转化并批量生产的仅有20%左右,形成产业规模的仅有5%,这与发达国家高达70%~80%的成果转化率相去甚远。人才创新创业积极性不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激励不够,其劳动价值和成果收益得不到有效体现。

  提高创新主体收益率。创新人才激励机制不完善,是造成创新成果转化利用不足的重要原因。支持人才创新成果转化关键靠政策。应大幅度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归属研发团队所得比例,且转化收益用于人员激励的部分不计入绩效工资总额基数。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科研人员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取得股权奖励收入时,可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并完善股权奖励递延缴纳个人所得税办法。从制度上保障创新主体的创新收益,用明确的利益分配机制确定权责,形成激励创新的文化认同。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