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阅读的春天一直都在
曹玲娟
//www.workercn.cn2015-09-01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在已经进入数字时代的当下,出版业的危机似乎不言而喻。然而,在刚刚闭幕的2015上海书展,读者的热情之高却让人意外。在早已不需要依赖书展来订购图书的今天,人们为什么还要顶着烈日或冒着暴雨、排着长队来到书展现场?答案或许在于,本届上海书展强调有价值的阅读,通过优选图书并举办各类阅读活动,将更多好书带到读者身边,以满足人们读好书、过有品位的文化生活的强烈需要。

  这不但是书展的存在价值,更是读者的由衷期盼。过去,读书人秉烛夜读,一本好书数人传抄。如今,互联网让读者足不出户就能接触到海量图书。然而,不管什么时代,也不管阅读形式如何演变,一本好书的价值,始终都在。

  那么,什么是有价值的阅读?是复旦大学教授陆谷孙板凳坐得十年冷、历时十五载完成的《中华汉英大词典(上)》的厚重,是王树增在上海书展首发的《抗日战争》(第二卷)的激昂,是刚刚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金宇澄的似锦《繁花》,是始终热销于书展的《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读好书,是人类对自身精神之塔的构筑。作者、出版人、读者的热情汇聚成汪洋,才能催生隽永深刻的好书。

  面对书展盛况,我们不必为所谓的出版危机惶恐。任何时候,只要人们需要优质的精神产品,人们就需要生产这些内容的出版业。不被需要的,是那些剪刀胶水拼接出来的粗糙读物,是那些枕头加拳头、移人性情的有害垃圾……内容苍白,才是出版业真正的危机。在狼来了充斥于耳的当下,提供有价值的阅读,正是出版业度过危机的关键。

  当然,在好内容的前提下,也需要有适应时代发展的传播方式。上海书展引入中国目前最大的互联网音频读物分享平台“喜马拉雅”,让读者体验“听书”,邀请全球最大电子书供应商“亚马逊”网上书店继续设展,鼓励数字阅读,都是值得鼓励的尝试。

  “粮食强壮人的肉体,书籍塑造人的精神。”书展上热情洋溢的人潮告诉我们,只要坚持有价值的出版,阅读的春天,一直都在。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