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受之有愧(徐鹏飞 漫画)
奖金越来越高,评出来的作品却不让人服气,高奖金没有评出好作品,这是文艺评奖公信力的风险所在
文艺评奖之所以常常成为舆论焦点,一方面因为,评奖是对最引领时代风骚的作品的“加冕”仪式,它影响着社会的文化风尚,也将写进历史,因此带有某种神圣性;另一方面也因为,某些评奖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还没有取得广泛的社会共识,缺乏足够的公信力,甚至会引发对评奖背后猫腻的怀疑和对跑奖买奖“潜规则”的猜测。
尽管有些怀疑和猜测并没有根据,甚至无中生有,但社会公众的意见和情绪,却需要文艺评奖者重视。其中,最突出的意见就是奖金越来越高,评出来的作品却不让人服气,名不副实的作品换得高额奖金和至高荣誉,成为评奖公信力的风险所在。
经济社会发展了,支持文艺繁荣发展的力度加大了,奖金跟着提高了,这本来是好事。文艺发展需要大投入,这是符合文艺发展规律的。但如果过度失衡,一味以金钱来吸引眼球,制造轰动效应,那就本末倒置了。不靠好作品支持,仅靠高奖金刺激,已经让一些文艺评奖越来越背离初衷,甚至出现导向问题,损伤了奖项的公信力,使得好事变成坏事。坦率地说,这些年,文艺评奖过多过滥,特别是以高奖金为标榜的评奖文化,已经让业内外很是反感。这样的评奖价值观,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
事实上,没有好作品,就不会有好奖项,也就更谈不上什么公信力。一个奖项公信力的打造,是需要大量优秀作品来支持、来奠定坚实基础的。如果不是这样,评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米之炊。不得不承认,尽管今天我们的文艺不断发展,但距时代的要求、距人民的需要还有距离,换句话说,与我们伟大时代相称的作品还不多。可与此同时,文艺界却不断产生各种奖项,似乎在用评奖的繁多来代替文艺的繁荣,结果是,因为没有好作品做基础,评奖力不从心、捉襟见肘,要么不坚持标准,要么退而求其次,长此以往,文艺评奖就会越来越远离文艺发展的实际,失去说服力和影响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公众是通过对评奖公信力的质疑,向我们的文艺现状说了真话,发出了语重心长的警告。
面对文艺评奖的公信力危机,有人提出解决方案,建议今后应该多设立只有荣誉没有奖金的文艺奖项。这个想法看上去可行,其实含有许多无奈的成分,这种“鸵鸟”式的解决方法是无助于去除文艺评奖的根本弊端的。要知道荣誉和奖金不是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关系,评奖公信力的获得关键在于选出让人信服的好作品,拿出过硬的评选结果,而不取决于以何种形式予以奖励。归根结底,公信力是在敢于直面现实矛盾冲突的文化生态中实现的,没有严格明确的选拔标准和让人信服的评选结果,所谓的公信力就无从谈起。
在监督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 2011-03-11 |
切实加强农村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 | 2011-03-11 |
论文选编(二) | 2011-03-11 |
树立安全发展理念 实现企业长治久安 | 2011-03-11 |
更好履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基本职责 | 2011-03-11 |
聚焦强军目标培养敢打必胜的指战员 | 2011-03-11 |
增强“五力” 适应新常态 | 2011-03-11 |
线上对线下,优质服务有多远 | 2011-03-11 |
美育思想与艺术修养 | 2011-03-11 |
图像时代的重大历史题材油画创作 | 2011-03-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