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除了高达近万元的闭幕式颁奖晚会入场券、砸巨资修建剧场等,今年金鸡百花电影节爆出的一大新闻不再是近些年时常产下的“双黄蛋”,而是儿童片和纪录片的“双空缺”,尽管在很多业界人士和媒体人看来,此次被提名的《洋妞到我家》和《乡村里的中国》在两个奖项里的胜出本来没有多少悬念。
“在中国纪录片迅猛发展总体水平大幅度上升的今天,纪录电影的发展相对滞后……”这是纪录片的颁奖词。相比之下,儿童片的颁奖词尤其让创作者们感到刺耳:“本年度儿童片,无论是故事还是影像,都有不少遗憾之处。一些影片缺乏电影应有的品质,多数评委对儿童片的总体质量难以满意……”
作为曾经的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电影奖项,金鸡百花的优势在于业界权威和群众基础。而近年来,星光黯淡、大片缺席、组织混乱,让金鸡百花电影节一直备受困扰,其号召力和影响力也在逐年降低。或者亲和,或者高冷,一个电影节需要有自己的风格,一个国家级电影节更是如此。这都无可厚非,重要的是要拥有持续的公信力,与其说这是公众和参与者对一个电影节最起码的要求,不如说这是一个成熟的电影节对自己品质的修行,以及对中国电影生存发展这一历史责任的承担。
当下,中国电影正进入黄金机遇期,为世人所瞩目。然而在商业大片的挤压下,观众明显感觉针对儿童的电影选择太少。相关统计显示,近几年国产少年儿童电影的产量平均每年有50部左右,而能进入影院让孩子们看到的不超过10部,幸运的能“几日游”,大多数只是“一日游”“半日游”。事实上,国产儿童电影在创作上一直以来也有不少误区,比如用力渲染孩子们生活的困境,没有最惨,只有更惨;再比如一味追求低幼化浅阅读,以为少儿电影就是创作姿态低,结果造成了少儿电影作品低幼化、浅薄化。电影《哈利·波特》的观众群覆盖世界,因为它营造了一个神奇的小孩与大人都喜欢的魔幻世界。《千与千寻》创作于日本发生金融泡沫之后,宫崎骏创造了千寻,让她去寻找自己的生命力,最后告诉日本国民我们要找到自己的生命力,其中传递的思想,既是说给孩子们的,又是说给大人们的。
曾荣获第13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12-2014)的《洋妞到我家》,所做的正是这种“合家欢”式的尝试。影片讲述了一位中国妈妈为了早日带女儿出国,请来哥伦比亚籍互惠生在家教5岁女儿学习英语的故事。在一幕幕的日常生活情境中,呈现了中外文化的对话和碰撞、中国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快乐和烦恼、中国夫妻之间的情感和摩擦、中国式父母教育培养孩子的心态和方式以及中国社会高速发展的问题和代价。
在去年的海外各大电影节上,“洋妞”备受追捧。不但在第9届巴黎中国电影节、第10届中美电影节等国际电影节收获颇丰,还先后在巴黎斩获“最佳喜剧片奖”“最受欢迎女演员奖”“最佳儿童演员奖”在内的3项大奖,又在中美电影节荣获“金天使大奖年度最佳儿童片奖”。
一部影片是否优秀,当然不只是看它拿了多少奖,还要看它的社会影响力。在东京展眏期间《洋妞到我家》上座率达到106.3%,影片展现了当代中国人的快乐和勤劳,同时也告诉海外观众,中国不是只有贫瘠的黄土和灰色的雾霾,更有着足以媲美任何国际大都会的现代化城市,有着乐天勤奋的工薪族和在国际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去年9月3日,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曾用看电影的方式开了一场特殊的家长会,触及中国式育儿神经的《洋妞到我家》当了一回生动教材。“这不就是当下众多家长的真实写照吗?”人大附中联合学校总校校长、国务院参事刘彭芝说,这部电影对我们当前的教育改革有很大的启示意义,对当下中国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诸多话题进行了生动表达。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并不认为这一年儿童电影创作都很平庸,他举例说,像《洋妞到我家》《少年棋手》这样的儿童电影给电影市场带来了一股新鲜空气,传播了社会正能量。他指出,这样充满诚意、带着浓厚生活气息、深刻现实思考的国产儿童电影应该得到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获得过中国电影华表奖、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国际纪录片节最佳纪录片等多项大奖的《乡村里的中国》更是如此,业内和坊间都给予了较高评价,认为影片以一个小村庄为切入点,展现了中国农村的巨大变迁、环境保护、农民的精神追求和物资追求等诸多社会现实话题,既生动又有趣。业内人士称,这是不可多得的作品。然而,赛场如战场,自从有了竞赛环节,大大小小的电影节就难免圈入各种是非和纷争,天天上演几家欢喜几家愁。拿这次金鸡奖来说吧,既有《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众望所归,《一个勺子》的咸鱼翻身,也有最佳女主角给了《诺日吉玛》的主演巴德玛,呼声很高的赵薇惜败影后的无奈,更有7项提名在手的许鞍华的《黄金时代》,票房口碑双赢,结果仅仅“命中”了一个最佳原创剧本奖,很有些煮熟的鸭子又飞走了的感觉,被媒体戏称“陪跑也陪得比窦娥都冤”。
“六亲不认,只认作品;八面来风,自己掌舵;不抱成见,从善如流;充分协商,顾全大局。”看金鸡奖的评奖宗旨,可谓严谨精准充满自律。然而30年过去了,每年都有媒体的质疑声。严格意义上说,奖项空缺不能和评选严谨画等号,不能因为端不平“这碗水”而简单粗暴。一个权威奖项应具有鼓励优秀作品和引领创作的作用,一个真正权威自律的奖项更不能忽视作品的影响力和社会的公信力。进入而立之年的金鸡奖,希望能走稳步伐,而不被公众直言“无力吐槽”。
军事题材电影的坚守与创新 | 2011-10-11 |
电影“小片” 活得不易 | 2011-10-11 |
82.8%受访者期待中国打造有公信力的文... | 2011-10-11 |
30年,中国电影期待新“开场” | 2011-10-11 |
30年,中国电影期待新“开场” | 2011-10-11 |
赵冬苓:人大代表应该关心国家的制度建设 | 2011-10-11 |
金鹰节:评奖的苦瓜牵连着创作的枯藤 | 2011-10-11 |
知耻心可贵 | 2011-10-11 |
从萨拉热窝电影节说起 | 2011-10-11 |
“拼命三郎”凌子风 | 2011-1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