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徐鹏飞 漫画
校园戏剧的本质意义,是通过自我教育帮助学生学习艺术、锻炼情感、塑造人格,培养以个性化的眼光看待和表现世界的创造力
南京大学的校园话剧《蒋公的面子》在国内40多个城市演出了200多场,前年还演到了美国,毛票房超过1000万元。《蒋公的面子》的传播成功引发了人们对校园戏剧的关注和思考。《蒋公的面子》的成功能否复制?进入市场后的校园戏剧是否会失去校园本色?这些都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有人说《蒋公的面子》是市场运作的范例,但事实上,除了剧场张贴的演出海报和发放的演出说明书之外,剧团没有为宣传这个戏花过一分钱,各地演出公司和剧院的宣传也都是常规的。在我看来,校园戏剧如何走进市场并不是一个特殊的命题,同职业戏剧如何进入市场一样,答案都是:把戏做好,让观众愿意花钱买票看戏。不过校园戏剧如何走进市场这一话题被反复提起,倒是颇有意味:演出市场过于萧条,能够取得商业成功的职业剧团的原创作品少之又少,才使得关心戏剧的人们更多地把希望寄于校园戏剧之上。
因此,真正有意义的问题应该是:校园戏剧相比职业戏剧有什么优势?校园戏剧怎样发挥优势创作高质量的作品,并且通过自己的示范,把这种优势转化为戏剧艺术的优势?
上世纪20年代前后,一些戏剧家提出了“爱美剧”(非职业戏剧)的口号,以坚持戏剧的艺术本性及其旺盛的创造力为艺术诉求。可以说,这一戏剧精神在大学校园里一直传承了下来。大学生业余从事戏剧创作和演出是出于纯粹的热爱,虽然不少大学剧社的编排和表演都略显稚嫩,但仍有一些有着自觉艺术追求的作品能够脱颖而出,以其深刻的精神意蕴和生机充盈的创造力令人耳目一新。其中的大多数,潜伏在校园里而未能被更多的社会公众所认知,没有渠道进入传播市场与职业戏剧对话,却在努力进行着一场纯粹艺术的探索和实践,完成着自我的艺术教育,同时也在培养着将来的戏剧观众,这已经难能可贵。这些具有独特生命力的校园戏剧,有浓郁的人文气息和优秀的剧本作基础,如能得到专业的指导进行艺术上的打磨,假以时日也可锻造出进入传播视野的品质,从而在与职业戏剧的对话中,矫正职业戏剧的保守惰性,激活戏剧市场的活力。
事实上,校园戏剧的一个优势,就是它的低成本。参与者大多是学生,少数参与其中的教师另有经济来源,他们从事戏剧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爱好。校内演出一般是零场租,即使有少量的租金,也可用低廉的票价弥补。但校园戏剧若要真正跨出校门做商演,剧场场租是一般学生剧社难以承受的,演职人员的演出报酬也成问题。除非获得专门的商业支持,商演恐难实现。正因如此,真正注册获得商演资质的学生剧社凤毛麟角。南京大学艺术硕士剧团就经历了从校内售票的非商演到注册、租场、巡回演出的纯粹商演两个阶段。准确地说,是《蒋公的面子》的演出利润,把南京大学艺术硕士剧团推向了演出市场。
人们对于校园戏剧进入市场后变味的担心也不无道理。一旦演出收入成为演职人员的主要收入,创作者和演出者赚钱的欲望被唤醒,纯粹的艺术目的就有可能被盈利的商业诉求所扭曲。而非专业剧社的成员将来从事的工作,大多并不与艺术挂钩,对他们而言,商演的负担大于意义。当然,如果能够从校园戏剧中孕育出一个拥有校园背景的职业剧团,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总的来说,校园戏剧进入演出市场是一个短暂的偶然事件,它通常出现在职业戏剧低迷之际,其作用是通过与职业戏剧的对话,输入新的思想、新的视野、新的方法和新的人才,激活它的创造力。而校园戏剧的本质意义,仍然是教育,即通过一种全面的自我教育方式,帮助学生学习艺术、锻炼情感、塑造人格,培养以个性化的眼光看待和表现世界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