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抗日战争题材的影视剧更多。
抗战题材是中国影视剧创作的一个宝库,这些影视作品用生动的影像描述了70多年前惨烈的战争历史,宣扬了中国人不惧牺牲、奋勇抗战的民族精神,对今天中国国民性格和社会精神的塑造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一些制作粗糙的“神”剧正在破坏人们对抗战题材影视剧的看法。
这些影视剧有的剧情离奇,有的角色造型夸张,有的违背基本生活常识,有的严重脱离历史实际。抗战“神”剧利用类似于手撕鬼子、裤裆藏雷、子弹拐弯射击等不可思议的桥段制造了轰动性的话题,在争议中提升了收视率,但却失掉了群众的口碑。
更有一些“神”剧屡屡突破底线,无节制地消费着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用娱乐至死的心态扯开民族的痛苦记忆,在扭曲的价值取向中恶搞着本民族与国家曾经的生死危机,用荒诞不经的故事尘封了前辈先烈的英勇壮烈和无畏牺牲,这样的“神”剧不可能唤醒当今民众对那场战争的客观认知和深刻思考。
抗日战争是一场非常严肃而悲壮的战争,中国为此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而抗战“神”剧将这些牺牲描述成游戏一般唾手可得,这种创作方式显然极不妥当。中国驻日本国特命全权大使程永华曾对媒体表示,“对于这种影视剧的制作方式,我是不赞同的。还是应该以一种严肃的态度认真对待这段历史。”
其实,我们并非拍不出优秀的国产抗战影视剧。中国抗战影视剧创作由来已久,而且优秀剧目不在少数,许多作品已经成为经典。
早在中国进入全面抗战时期,一大批爱国艺术家围绕民族战争这一主题创作了许多优秀电影,其中有宣传军民团结的《好丈夫》,有描写附逆分子觉醒的《火的洗礼》,有揭露日军在东北滔天罪行的《日本间谍》,还有《血溅宝山城》、《民族的吼声》、《孤岛天堂》等影片,极大地激励起广大民众为国家存亡奋起抗争的勇气。
新中国成立后,又诞生了《铁道游击队》、《平原游击队》、《地道战》、《地雷战》等优秀作品,这些电影故事曲折、情节生动、人物特征鲜明,刻画了中国军民积极抗日的精神面貌,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一些经典台词伴随电影流传甚广,至今仍有许多观众能够脱口而出。
改革开放以来,文艺创作迎来百花齐放的重要时期。由张艺谋执导的电影《红高粱》将普通农民纯朴的爱情与中华民族英勇的抗争完美融合,这一改编自莫言同名小说的电影,获得了第三十八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这一时期,包括《一盘没有下完的棋》、《黄河绝恋》、《紫日》等影片从人性的角度反思战争,在铭记历史的同时呼吁各国人民珍惜和平,引起很好的社会反响。
进入新世纪后,抗战题材的影视作品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类似于《虎口脱险》的中国电影《举起手来》用喜剧的方式来表达战争主题。第一次将沉重的抗战题材拍得诙谐幽默。电视连续剧《亮剑》是一部在具有传奇色彩的个人经历中展现恢弘战争历史画卷的优秀主旋律作品,剧中刻画的我军优秀将领李云龙深受观众喜爱,“亮剑精神”更是成为热词。
伴随时代发展,文艺工作者本应拍出更好的作品,但为何抗战“神”剧却屡屡出现?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影视剧市场的商业利益考量。制作单位在追求产量的同时降低了质量,演员在出位的表演中求得了知名度,电视台也在配合“神”剧制造话题从而提升收视率。
杜绝抗战“神”剧要抓源头。抗战题材影视作品因为涉及国家重大历史和民族深刻记忆,必须尊重历史,坚持严格的标准和实事求是的原则从严审查,杜绝恶搞。
影视创作是一门艺术,既不能因僵化的教条禁锢艺术创作的脚步,但也决不能让没有底线的创作泯灭国家悲壮的历史记忆。在中华民族沉痛的历史面前,社会认知不能模糊,价值导向不能缺失,抗战“神”剧不应再有,也请文艺创作者们能以对作品审慎、对历史负责的态度继续拍出既叫好又叫座的优秀抗战影视剧。(作者单位:工程兵学院)
融入经营管理 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保证 | 2008-11-04 |
融入经营管理 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保证 | 2008-11-04 |
融入经营管理 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保证 | 2008-11-04 |
融入经营管理 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保证 | 2008-11-04 |
融入经营管理 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保证 | 2008-11-04 |
融入经营管理 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保证 | 2008-11-04 |
面见法官制度何以成为国际惯例 | 2008-11-04 |
确保把有限经费用在战斗力生成“刀刃”上 | 2008-11-04 |
党的纪律要贯穿审计监督全过程 | 2008-11-04 |
文化类电视节目依旧处境尴尬 | 2008-1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