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文艺工作如何遵循艺术规律、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做好“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篇大文章,正是需要认真思考、努力践行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
艺术创作必须有灵魂,否则就会失魂落魄、六神无主,就会在“一切向钱看”的“钱潮汹涌”面前迷失方向
艺术所要弘扬的“中国精神”具有极为丰富具体的科学命题,需要广大艺术创作者、艺术实践家共同努力,用心探索,让中国精神真正成为当代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
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去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中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成为文艺界一年来高度关注、认真学习、热烈讨论的焦点。今年9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继去年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之后中共中央有关文艺工作的又一部重要的指导性文件,是我们认真学习、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行动指南。这两个重要文献日前已全文发表。我们应将这两个重要文献结合起来认真研读,深刻体会其思想内涵,把握其基本精神,用以指导我们的文艺创作、文艺理论研究和文艺管理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用了一节的篇幅,着重论述“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可以说,“弘扬中国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整篇讲话中最为核心的观点之一,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与深入思考。他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长期而艰巨的伟大事业。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实现这个伟大事业,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从这样的高度认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我国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我们注意到,《意见》再一次强调了“弘扬中国精神”这一重要命题,并指出“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是文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努力“让中国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这样的强调,与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是完全一致的,对当前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实际上,在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反复强调一个十分重要的思想,即“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应该说,这是一个面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向各行各业提出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重要思想。文艺事业作为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艺战线作为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无疑要以高度的自觉和充沛的热情,积极认真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思想。我们应该意识到,文艺工作有自身特殊的规律,如何遵循艺术规律、以生动深刻的方式做好“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篇大文章,正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努力践行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
现实和历史的迫切需要
按照马克思有关艺术生产的基本思想,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艺术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意见》强调:“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崇高使命。”当代中国文艺应该举什么样的精神旗帜?立什么精神支柱?建什么样的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意见》都明确地指明了当代社会主义文艺所应大力弘扬的精神指向,就是“中国精神”。
作家、艺术家面对时代和生活的感应、体悟、思考、想象而创造的精神结晶与美的产品,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和审美对象。艺术这样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与其他精神生产形式一样,创作主体介入作用特别重要,因此生产过程中要有一种核心的精神作统领,有一种灵魂作指引。艺术创作必须有灵魂,否则就会失魂落魄、六神无主,就会在“一切向钱看”的“钱潮汹涌”面前迷失方向。今天的社会主义艺术生产,提出以“中国精神”为灵魂,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是现实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民族历史前进的需要。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民族和国家同样如此。而艺术在履行弘扬中国精神这一神圣使命的过程中,既要遵循以上这些与其他精神生产乃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共同要求,更要特别清楚地意识到,艺术作为特殊形式的精神生产,还具有不同于科学、道德、哲学、宗教等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形式或精神生产形式的独特规律,它可以以艺术的、审美的方式更加感性地、形象地、动人地弘扬中国精神。
把握好几个方面
让艺术弘扬中国精神,至少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把握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聚焦中国梦的时代主题,努力表现以改革创新为主要内容的时代精神;二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中国精神的前行航向;三是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四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表现我们中华民族千古传承的、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等为表征的民族文化。同时,还要大力弘扬独特的中华美学精神、自成一脉的中国艺术精神,让中国精神在艺术家们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作品创作过程中,以中国的气派、中国的风格、中国的神韵,得到生动而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体现,努力践行“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的神圣职责,以充沛的正能量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共筑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我们看到,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有这样一段话谈到了中华美学的特点:“中华美学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讲求言简意赅、凝练节制,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强调知、情、意、行相统一。”这可以说是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学特点和精神气质简明而精彩的概括,为广大文艺工作者科学地认识、总结、坚持、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和中国艺术精神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
文艺要“弘扬中国精神”,给广大艺术理论工作者和艺术实践工作者提出了一个重大而迫切的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课题,要求我们从艺术理论和艺术实践这两个方面予以深入的探索,给以满意的回答。
首先,艺术所要弘扬的“中国精神”,绝不是一个抽象、空洞的概念,而是具有极为丰富具体的民族、文化、历史、现实内容的科学命题。各种艺术样式对这种内容极其饱满丰厚的“中国精神”的表现,更应该是具体的、丰富的,是百花竞妍、异彩纷呈的。关于“中国精神”尤其是“艺术中的中国精神”所包蕴的丰富内涵,它的具体构成与结构,它的历史与现实的规定性,等等,还有待于专家学者们给以深入系统的思考。
其次,包括文学这种语言艺术的当代文艺创作,如何生动具体地、历史地、创造性地、美学地、艺术地体现这种“中国精神”,则需要广大艺术创作者共同努力,用心探索。让中国精神真正成为当代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让中国精神在我们中国人的艺术创作中得到最有力、最有效的体现,总之,任务很艰巨,道路还很漫长。(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形散神不散”与散文现状 | 2010-07-05 |
“形散神不散”与散文现状 | 2010-07-05 |
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那股劲 | 2010-07-05 |
改进党风从端正文风开始 | 2010-07-05 |
用强军目标凝聚强军兴军的意志和力量 | 2010-07-05 |
论点集粹:政府改革重在“放权、分权、限权” | 2010-07-05 |
为实现强军目标培养新一代革命军 | 2010-07-05 |
加强理论研究阐释 掌握话语权解释权 | 2010-07-05 |
中奥共奏春之声 | 2010-07-05 |
写好中美“战略互信”大文章 | 2010-07-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