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新时期福建保护和发展朱子文化的新作为
朱清
//www.workercn.cn2015-11-09来源:福建日报
分享到:更多

  

  朱熹为代表的闽学(亦称“新儒学”或宋明理学)对中国文化的卓著贡献,使福建具有“滨海邹鲁”和“道南理窟”之誉。福建对于保护和发展朱子文化,有能力、有责任展示新的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讲话时,积极评价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及其对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深刻影响。他赞扬千百年来儒家思想对形成和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强调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念,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

  近年来,诸多学者撰文,指出“福建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应注重朱子学研施”。这些建言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省委主要领导多次批示,强调“朱子文化的研究应当重视”。今年初,省委、省政府整合资源,启动朱子文化品牌建设工程,激发了海内外各界的热切呼应。笔者认为,当下福建朱子文化研究与应用,须从亟需做、有条件做和可持续做的事情入手,着力在以下三方面推进:

  一是推进朱子文化精髓的现代诠释。此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本义所在,是朱子文化“返本开新”和创造性转化的必然要求。

  朱子文化博大精深,影响中国和世界800多年。福建是朱子文化的发祥地和集成地,依托丰厚底蕴,努力与时俱进,定能在研习上结出硕果、有所超越。一方面,在学术研究上凸显创见与特色。例如,2011年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编纂出版了《朱子文化大典》,200多万字,内容涵括朱熹的生平事迹、思想源流及其哲学思想、经学思想、伦理思想、教育思想、史学思想、政治思想、经济思想、宗教思想、美学思想、文学思想、自然科学思想和理学体系建构等,是颇受学界称道的近现代朱子理学研究大全。在宏观层面,《朱子文化大典》从学理上阐述了朱熹如何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全面总结,在对儒学的传承中革古出新,从而对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发展产生了巨大推动力。具体而言,《朱子文化大典》诸多论断起到“正本清源”作用,最突出之一是对史上评价朱熹焦点之最的“存天理、灭人欲”主张怎么看。书中考据了南宋时局形势、社会环境和民心向背,实证此“天理”即“公义”,此“人欲”指“私贪”,该主张旨在维护公义、抑制私贪;同时,还实证该主张的提出,首先针对统治阶层私欲膨胀的腐败乱象,是对皇室弊政的直斥、问责和警示,其与朱熹毕生倡导“正君心”相符若契,彰显朱熹护国忧民之大忠、儒家入世精神之无畏,更体现了不可违逆的历史规律。《朱子文化大典》消弭“以理杀人”之谬解,匡正“以理制欲”之真谛,从而唯实阐释了晚宋至前清历代统治者对朱熹思想备至尊崇、不断推高的成因,帮助世人对朱子理学所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主流意识形态,有一个客观认知和正确把握,也启迪今人理解朱子文化与现代社会有何内在关系,对当下中国建设廉洁社会、文明社会有何助益。此外,《朱子文化大典》设朱子学在当代闽台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在全球的传播等专论,属朱子学大全类丛书之首创,反映了朱子文化发展的现代风貌。

  我省宣传文化部门对朱子文化研究队伍和平台建设,应格外重视、用心培植,使之在学术创新上持续发力。另一方面,在“乡土故事”中发掘思想内涵。略举一例:1190年(南宋绍熙元年),朱熹为漳州白云岩书院题写一副门贴:“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上联说肩负社会道义,两袖清风,可昭日月;下联说读万卷、品万物、识时局,身在书斋,心系天下。朱熹题写这副门贴,是儒者修齐治平的崇高理想和担当精神的坚毅激扬。朱熹人生轨迹大部分嵌印在八闽大地,其“白云岩门贴”背后故事之类的故事,不胜枚举。朱熹的理学著述、语录(如“文公家训”“视民如伤”“四个之本”等)及其诗词名句(如“源头活水”“万紫千红总是春”等)都与其在福建各地的成长、治学、从政有着密切关联。用历史唯物主义眼光正视朱熹所处年代情形,以史籍为依据,采集民间传说,加以取舍甄别,运用现代语境,汇编一批别具乡土味且通俗易读的“朱子故事”,揭示其中蕴含的思想内核及其历史背景、形成路线和社会根源等,有助于今人温故知新、继往开来。以“故事”形式普及朱子文化,极有裨益,其独特优势、其成果出彩“非福建莫属”,有关部门应予支持、推而广之。

  二是推进朱子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应用。这项工作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对于当下福建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特别是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必是相得益彰。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部署对朱子文化遗存进行全面普查、保护和整体开发,乃承接历史责任之举。在中国古代先贤中,涉朱熹的遗物、遗址、遗著等存量最多,其遗物、遗址80%以上存在福建,包括诞生地、主要寓居地和终老地等在福建,求学、讲学、著述、从政等场所多在福建,这是福建得天独厚的一大笔珍贵文化遗产。尤其“书院”,可谓朱子文化之标帜。朱熹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一生执教40多年,践履教书育人,以培养英才为己任。书院是他阐释“四书”,倡导“新儒学”,改革科举弊端,推行“唤醒”教学的体验之所。他定制“书院学规”,对当时和后世的官方教育、民间教育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修复古代书院、复兴书院文化,是保护和应用朱子文化遗存的重要基点。对此,有关部门应精心规划,舍得财政投入,鼓励社会参与,并注重发挥书院的讲学、祭祀、藏书、游学等传统功能,扩充其文物考察、建筑观赏、民俗活动、艺术展出、产品营销等新的效用。

  保护和发掘朱子文化遗存,可作为拓展福建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新亮点。用心规划以朱子文化遗迹为主轴的朝祭、修学、观光之旅游线路,完善沿线景点服务设施,开拓与之相配套的旅行社业务,丰富其文化产业内容,培育形成一系列有福建特色的朱子文化精品旅游项目,不仅经济附加值不可限量,还可创造显著的社会效益。例如,借鉴和创新古已有之的“游学”形式,对海内外各界人士来闽作文化旅游有着很大的吸引力。近年来,已有台湾20多所、大陆10多所高校三四百名大学师生每逢暑假在福建举办闽台学子“共走朱子之路”研习营活动。他们沿朱熹生平足迹一路行与思,在领略八闽青山绿水间,参访朱子治学授道的理学圣地,探寻朱子文化的源流和脉络,感悟“新儒学”的魅力和当代价值。“走朱子之路”已成为两岸青年学生缔结情谊、共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交流平台。培育朱子文化“游学”,将“走朱子之路”打造成为旅游品牌,既现实可为,又意味深长。

  三是推进闽台朱子文化交流合作。这是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化“一家亲”的极好途径,更是凸显福建的作用和优势。

  共同保护和发展朱子文化对于深化两岸人民思想文化的交流和融通,具有可持续的宏大空间。古往今来,台湾社会文化土壤中的朱子理学养分浓度极高,无论政界民间,都视孔朱一体,都拥朱子理学为“国学”正宗。“庙宇拜孔、书院祭朱”成台湾定俗,全岛数百座书院,历史最长的已有300多年,规模大小不等,至今保护完好,都专祭朱子,且效仿“朱子学规”不变,授学内容以朱子理学为主,与现代教育相辅相成。台湾朱子祠和祭祀朱熹的合祠也很多,其活动及影响长盛不衰,每年春秋两祭朱子。近30年来,丰富的朱子文化遗存,尤其是朱熹诞生地、故居、陵园和朱熹创办的书院,吸引一批批在台朱子后裔、朱氏宗亲前来谒祖、参访。台湾朱子学研究机构和学者数量庞大,其中台湾朱子学研究会、台湾海峡两岸朱子文化交流促进会在闽台交流中十分活跃、作用甚大。总此看来,推进闽台朱子文化交流,即是两岸人民在中国传统文化主体思想回归上的“求同”和“聚同”,其蕴意有别于、更深厚于地域文化和民间信俗的交流。各有关部门应立于更高站位、施以更大力度,推动闽台朱子文化交流长足进展。

  推动长足进展,应有具体项目列入议程、落于进程,除以上谈及支持闽台大学生“共走朱子之路”活动之外,还可着力推进其他一些重点项目的规划实施。如推进闽台书院密切交往。台湾创办书院起始于清康熙年间,早期书院山长、院长以福建学者和渡台绅士为多,最早、最著名和最具规模的一批书院如海东、仰山、文开书院等都与福州鳌峰书院渊源极深。鳌峰书院为台湾众多书院培养授学人才,大批台湾士子就读鳌峰书院,而后成为在台创办书院、传播朱子学的骨干。这一文化纽带应全面而紧密连接起来,加以巩固和赋予时代内涵。又如推进共建“朱子文化博物馆”。应争取国家立项,按照“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的定位,建设国家级朱子文化专题博物馆,以福建为主建设,发动台湾各界共建。以上项目,意义不凡,是福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使命担当的实际体现。(作者为省委省直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省闽学研究会顾问)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