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微电影也可负载大主题
牛梦笛
//www.workercn.cn2015-11-09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普通观众一般将筷子兄弟的《老男孩》作为微电影的代表,这部当时还被称为“网络短片”的作品讲述了小人物的梦想故事,贴近普通年轻人的生活视角,既具备当下网络文化的一系列特征,也有着基本的电影品质和完整的人物故事链条。自《老男孩》之后,此类网络视频有了新的概念与定义,成为一种在互联网平台传播能力较强的艺术作品。

  短,是微电影显著的特征。这个特征赋予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灵活的展示手法,并使拍摄变得更为简易。近年来,中国微电影产业的总产值已达700亿元左右,具有艺术、商业价值的年产量达2万部。据预测,未来3年内,总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它的兴盛,开始牵动大众文化产品的发展态势,也折射出了自身在创作和推广上的问题。

  首先,不少打着“微电影”旗号的网络视频存在依靠软色情、软暴力来增加点击量的现象,内容低俗。其次,不少与微电影相关的创投和赛事活动流于形式,成为商业机构和一些地方的门面活动,很少产生具有影响力的作品和导演。还有一些批评者担忧,微电影正在成为一个无所不包的概念,进而消解微电影应有的艺术品质,让这一独特的影视形态在艺术上过早凋谢。

  一般来说,内容上的泥沙俱下,是一个新的艺术类型在初创时期难以避免的情况。在加强管理和引导的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微”时代的影视产品,也可以利用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创意,消化大的主题,在赢得市场的同时,承担起大众教化和艺术探索的功能。

  艺术性、公益性已经成为优秀微电影的一个重要标识。央视公益广告《筷子篇》用5分钟微电影的形式,以中国最常见的饮食工具“筷子”为切入点,以小见大,传递了感恩、明礼、睦邻、关爱等中华传统美德,表达出“教会感恩,学会分享”的含义,浓缩了全球华人最深邃的情感。影片虽短,但它所蕴含的意义深刻入心。微电影《再不爱就晚了》曾3天火爆网络获得了500万的点击量,这个呼吁年轻人关爱父母的短片,让不少年轻人看了之后潸然泪下,想到自己渐渐长大,然而父母却一天天老去,心里很不是滋味。短短的一个电影,却承载了孝老敬亲这个巨大的伦理内核。

  微电影也可以通过其独特的方式,承载起普通人的中国梦。近年来,一批由农民、建筑工人、医护人员等特定群体自导自演的微电影备受关注。虽然这些影片未必有其他微电影那么高的艺术水准,但故事都取材于真实经历,感情真挚,也特别能够打动观众,从而通过网络向观众传递了核心价值观,促进不同群体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包容互信。这当中的真实情感和文化情怀,展示了所有艺术作品万变不离其宗的成功之道;这些题材和拍摄方式,也为微电影承载社会价值提供了更多可能。因此,充分认识微电影的作用,做到扬长补短,“物”尽其用,是当前创作界的一道重要课题。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