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没有集合,没有纪律”
——孙中山对辛亥革命后一系列挫折原因的反省
颜德如
//www.workercn.cn2016-02-15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阅读延伸:鲁迅笔下的辛亥革命

  鲁迅作为爱国主义志士,他和辛亥革命有着天然的联系,他参加过辛亥革命,并寄予了热切的期望,辛亥革命失败之后,他又在沉思中认真总结了历史教训,反思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革命严重脱离社会大众

  1919年5月发表的《药》,便是批评革命党人脱离民众的重要作品。作品中的革命者夏瑜,在清朝的狱中、屠刀前,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然而,故乡的人们对他的牺牲反应却十分冷淡:在古口亭口,人们伸长脖子,争先恐后“鉴赏”杀人的胜举;小茶馆里,百无聊赖的茶客也把革命者的牺牲作为谈资。用鲁迅自己的话说就是:“《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

  革命不彻底性

  辛亥革命来得有些仓促,进行过程也是疾风骤雨式的,社会变革的程度和效果自然大打折扣。鲁迅在《阿Q正传》中就揭示了这种不彻底性。“未庄的人心日见其安静了。据传来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光复后的绍兴,尽管“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什么铁路股东是行政司长,钱店掌柜是军械司长……”这些都说明了在这个新旧交替的过程中,有大量的旧势力混了进来。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一样: “我觉得仿佛久没有所谓的中华民国。”

  革命党人蜕化

  正当人们陶醉于辛亥革命暂时胜利的喜悦之中,鲁迅先生却敏锐地发现革命面临着巨大的危机,不客气地指出:绍兴革命军中,“成群闲游者有之,互相斗殴者有之,宿娼寻欢者有之,捉赌私罚者有之。”面对这种腐败现象,鲁迅先生发出了“吾为中华民国前途危”的疾呼。在鲁迅看来,“至今为止的统治阶级的革命,不过是争夺一把旧椅子。去推的时候,好像这椅子很可恨,一夺到手,就又觉得是宝贝了,而同时也自觉了自己正和这‘旧的’一气。”革命党人正是如此,为了反抗封建势力的压迫,他们投身革命。但一旦社会地位发生转化,相当一部分人便停下前进步伐,另一些人则立即蜕化成新官僚政客。(唐唐 辑)

1 2 共2页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