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需要情感认同
图朵
//www.workercn.cn2016-03-25来源:中国文化报分享到: | 更多 |
近期,一则重修山间古道的众筹令引起大家关注。原来,在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淡竹乡有一条5公里长的古道,当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曾留下遗迹,如今道路已经少有人走,渐渐荒废,但道路两侧溪水潺潺、植被茂盛,生态环境甚好。于是当地政府发出众筹令,拟筹款80万元,用于重修这条山间古道。
一则众筹令让地处偏远的淡竹乡广为人知,同时,也让当地人了解到家乡还有这样一条历史久、景色美的古道。所以,当地的企业、社会组织以及远在他乡的游子看到这则新闻后,纷纷解囊筹款,不求回报,只要“情怀”。10天来,已筹集到资金15万元。
“众筹”形式新颖,因此能够迅速扩大社会效应。其实,发动社会力量保护文化遗产、文物遗迹已非新鲜事,此前就有类似出资认领古建筑的先例。而更为普遍的是,广泛发展文保志愿者,利用无数条腿和无数双眼,来保护我国数量庞大的历史遗迹。
有人出钱,有人出力,社会力量参与的形式不一。可细细观察就会发现,人们实施保护的对象,多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不论是对家乡故土的怀念,还是日久相处的依恋,情感认同都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有人为了修缮文物倾家荡产,有人为了保护文物奋不顾身,所有这些,恐怕都要用“感情至深”来解读。
如今,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文物保护不仅是各级政府或文物工作者的职责,而且也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只有当每个人都有保护文化遗产的权利和义务时,文化遗产才是最安全的。因此,应该让更多民众走近文化遗产,同时让历史悠久、承载厚重的文化遗产也走进公众的生活。只有如此,公众才能真心牵挂文物的安危,急切地期待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并付诸实际行动。
编辑:周文
挖掘历史文化内涵 扩大名城保护范畴 | 2013-08-01 |
文物古迹该如何合理利用 | 2013-08-01 |
要“延年益寿”,不要“拆真建假” | 2013-08-01 |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振奋中华民族精神 | 2013-08-01 |
大运河的后申遗时代 | 2013-08-01 |
保护文物仅靠法律还不够 | 2013-08-01 |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传统文化 | 2013-08-01 |
中国非遗:面向未来的文化建构 | 2013-08-01 |
留住“乡愁”需保护活化“记忆场所” | 2013-08-01 |
秉持文物保护正确理念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2013-08-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