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传来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的喜讯,兴奋万分。但又觉得是意料中事。曹文轩的作品已经在各民族大小读者中产生强烈反响,且不说大家熟悉的《草房子》《山羊不吃天堂草》《丁丁当当》等长篇作品,他的诸多描述中国广大乡野儿童生存、生命状态的短篇小说,如《古堡》《田螺》《阿雏》《再见了,我的小星星》《第十一根红布条》等,早在上世纪后期就已经在南北边陲各民族聚居的村村寨寨流传开来。曹文轩作品中描述的乡村儿童在生活中所遭遇的深重苦难、在灵魂里所蕴蓄的笃朴善良,都重重地拨动了少儿读者稚嫩的心弦,自然而然地引起他们内心的共鸣。显然,对于广大儿童来说,曹文轩的作品,不是一时的热闹好看、玄幻好奇,而是恒久的感染和感悟,他让中国儿童文学有尊严地走了出去。
现实主义精神的继承与发扬:扎根百姓生活,讲述中国故事
曹文轩的作品包含了乡村与江河,自然与社会,苦笑与喜泪,希望与梦想,又涉及了乡村底层不同儿童的世俗生活与精神撞击,作品中呈现了一个个独特的乡村儿童的苦难遭际,表现着不同年代的世间百态,儿童的希冀和对抗现实处境的生活方式与鲜活的故事情节相得益彰;在急速的时代进步中,展示着当代乡村少年人生的无限可能性和现实的忧伤;揭示着不同乡村少年无比丰富的内心和对未来的憧憬。亦算得上包罗万象,真实真切,常令人感叹不已。
当读到《阿雏》中阿雏爸妈因一次渡船翻沉、乡人未伸援手而淹死在河里,阿雏失去爸妈孤苦伶仃,恨极了所有乡人,肆无忌惮任意欺侮乡里儿童,我们的心,紧紧揪着;然而在被困芦苇荡、饥寒交迫时,阿雏却脱了自己的衣裳给大狗穿上,把找来的野鸭蛋喂给大狗。大狗活了下来,阿雏却失踪了。作品中对阿雏的描述,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层的。也不只是一个儿童性格的刻画,而是对国民劣根性的反思与批判;曹文轩观察的深入、思考的深沉,令人感受到一股从未有过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在当时的中国儿童文学中,这样的作品十分少见。值得注意的是,曹文轩在提炼题材时有一种新的选择角度和探索意向,他以刻画乡村儿童形象为切入点,反映当代中国乡村的生活真实、思想真实,让我们看到了对“五四”乡土文学的继承和艺术深化。
文学界常说一句话:好的儿童文学作品,儿童爱读,成人也爱读。《再见了,我的小星星》讲述了一个从苏州到乡下插队的17岁女中学生晓雅与房东家13岁乡间小男生星星的故事。爱画画的晓雅影响和改变着整天捏泥巴的星星,有力气的星星扶助和保护着不会做农活的晓雅,乡村人的真,童心里的善,人性中的美,打动了所有乡下人与城里人。这样的作品,就像一颗美丽的种子,跨越了地域、时代、民族,播撒在所有小孩和大人的心灵里。
这就是儿童文学创作中的现实主义精神。
艺术性的强调与张扬:发挥艺术个性,彰显中国精神
曹文轩认为儿童文学担负着“塑造未来国民性格”的责任,必须以动人的文学性,使儿童受到感动和感染。显然,他的儿童文学创作从一开始就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而且注重美学价值。他写了一个又一个乡村儿童,但绝无重复,即使是同一个地区、同一个时期的背景下,也没有一点叠合的痕迹。这固然有生活积累丰厚的原因,却也是由于他善于发现、思索和想像。那篇火了很长时间的短篇小说《古堡》,写一座大山,陡峭、险峻、云雾漫漫,令人望而生畏。老人们说,山巅有一座古代战争时留下的古堡,只是至今谁也没有见过。两个孩子:山儿和森仔,7岁时瞒着大人去爬山,只爬了1/13就回来了。14岁时,又往山巅攀登,坚决要成为第一个见到古堡的人。曹文轩极力写攀登的艰险,写两个孩子开始时的兴奋,以及随后的饥渴、怨恨,直到森仔要下山回家,山儿独自爬山到天黑,恐惧、寒冷中却发现森仔仍伴随着他。两个孩子搂抱着、哭着,在互相鼓励中睡去,又在黎明时一口气登上了山巅。可是山巅没有古堡,只有一堆乱石。太阳正在升起。两个孩子跳跃着,欢呼着,他俩没有成为第一个见到古堡的人,却是第一个知道山顶没有古堡的人。整篇小说,平铺爬山情节,直叙孩子心思,却在平中有险、险中见情,直中有曲、曲中藏理。结构悬疑,想象独异,构成了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
语言的锤炼与激扬:表现东方色彩,显示中国气派
曹文轩虽重在写乡村儿童、乡村生活,语言却优美而优雅。无论是描绘苏北尽是水田的田野、田野上高得出奇的杨树、顶着云彩的楝树,还是描述浸入河水的芦苇、芦苇丛中银白的芦花、孵蛋的野鸭,抑或描画乡村里会捏泥巴的小星星、从早到晚默默地在水田里拾田螺攒钱的小六顺,既是本土味儿的、简洁诚挚的陈述,又是将诗意和童心融为一体的有光芒有温度的抒写。他把当地人的日常语言用最朴素的乡风乡俗千锤百炼过了,把孩子们的天真语言用最清纯的童情童趣精琢细磨过了。曹文轩作品的语言,率真而不乏含蓄,清新而极为恬美。读一读篇幅不长却催人泪下的《第十一根红布条》、故事平常而令人难忘的《古堡,》那真情与深情共存、质感与美感兼具的儿童文学语言,呈现出我们这个东方文明古国深深的地域色彩和浓浓的人文氛围,蕴蓄着情感和生命力,传播着中国大地上成长着的儿童独特的奋发上进、善良友爱的中国精神。
民生决定民心——现阶段民生问题研究的若干... | 2010-11-29 |
领导干部文化修养两方面: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 | 2010-11-29 |
全球化背景下青年责任教育 | 2010-11-29 |
工会去机关化探索与实践之遂宁模式 | 2010-11-29 |
理论周刊(第199期) | 2010-11-29 |
唐代“法治”刍议 | 2010-1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