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始终高扬中华民族 文化自信的精神旗帜
崔桂忠
//www.workercn.cn2016-08-18来源:辽宁日报
分享到:更多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把“文化自信”作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后的“第四个自信”提出来,并且用三个“更”,把我们党对文化功能和作用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进一步凸显了文化自信在“四个自信”中的地位,其意义极为深远。

  文化自信源于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文化自信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政党和民众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敬畏与信仰。文化自信是一切自信的源泉和根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在形成中华民族精神、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是我们保持文化自信的根基。回望我国五千年文明史,无论是丝绸之路、四大发明,还是诗辞歌赋、科技教育、典章制度、文化遗存,抑或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为政以德、和而不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下为公、义以为上、知行合一、开放变革等重要思想观念……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都凝结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积淀。特别是近代以来,在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北京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这些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宝贵精神财富,不断实现中华文化的再生再造,是我们文化发展的重要优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概括的那样,“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文化自信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客观要求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文化的力量,不仅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而且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的发展和强盛,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人民的尊严和幸福,都离不开强大文化的支撑。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上,坚持文化自信,才能获得坚持和坚守的信心,才能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才能克服前进路上的艰难险阻,才能激发发展创新的活力。

  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源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不仅要靠经济实力,最终还要通过文化符号来表达、文化力量来展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在经济上创造发展奇迹,而且要在精神文化上书写辉煌。中国文化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需要我们有民族文化的自信,用共同理想信念凝聚民族意志,用中国精神激发中国力量,让中国文化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最大的思想公约数,成为统领和融通各族人民的文化血脉与精神家园。实现中国梦,要求我们不仅在物质上强大起来,也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

  文化自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应当有繁荣的经济,也应当有繁荣的文化。丰富健康的文化生活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着眼于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又要着眼于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和人的素质提高,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我国经济总量已是世界第二,但是我国的文化产业、文化产品与这一地位还不相匹配,缺少有吸引力、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尤其在电影、电视、音乐制品等方面。和经济实力相比,我们在文化实力方面所占的份额还是比较落后的。只有在大力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物质需要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才能真正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建成真正的全面小康社会。

  在传承和创新中构筑文化自信制高点

  坚持文化自信,既不是对传统文化形式的全部因袭,也不是对外来文化的全部“拿来”,而是在继承传统文化中发展,在立足自身特色中借鉴,既要传承弘扬,又要创新发展。

  坚持文化自信,必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只要我们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就能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成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这是我们培养高度文化自信的深厚底气。要自豪地接续深厚积淀的文化底蕴,追寻润物无声的心路历程,传承独具特色的民族精神,礼敬庄重对待,矢志不渝坚持,与时俱进转化,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铸牢精神支柱。要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让文物“活”起来,发掘和讲好闪耀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之光的中国故事,运用文学、影视、舞台艺术等多种形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精神动力。

  坚持文化自信,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文化不是虚无缥缈、纯粹风花雪月的东西,而是与民生、与经济发展、与时代脉搏紧紧相连的,它必须有利于社会发展、有助于民生福祉。这样的文化,方能具备坚实的民众基础,方能与时俱进,焕发出鲜活的时代生命力。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进时代、用于实践,使之真正“活”起来,才能落地生根、破土发芽、开花结果。要广泛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宣传教育,广泛培树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风气。

  坚持文化自信,必须推动文化创新。鲁迅说过,“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与时代互动,与世界互动,与实践互动,寻求新突破新跨越新发展。要以更加开放包容的胸怀、以辩证取舍的科学态度,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方针,广泛吸纳、融汇一切外来优秀文化成果,既要坚守自己的优秀文化,又要加强交流、交融,吸收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既要正确对待自己的文化,又要正确对待别人的文化,不断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努力在同外来文化的互动交流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前进方向要靠旗帜引领,奋斗力量要靠旗帜凝聚。文化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精神旗帜,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需要我们始终高扬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精神旗帜。(作者单位:大连市旅顺口区委政研室)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