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虚拟社会条件下党校教育的新探索
——党性教育网上教学基地与“干群网上面对面”系列思考之一
周知民
//www.workercn.cn2014-12-02来源:吉林日报
分享到:更多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虚拟社会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存在与传播方式,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存与思维方式。省委党校在与中国吉林网共建“党性教育网上教学基地”这一网络平台期间,使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有了“干群网上面对面”的机会,发挥了新的作用,同时也留下了许多新思考。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党校教育在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研究证明,政党政治的基本关系之一是政党与社会的关系。政党居于国家与社会之间的重要位置。一方面,政党居于国家与社会之间;另一方面,国家通过政党与社会连接,与社会实现互动。正是如此,使得政党对国家和社会都发生影响,成为民主政治中不可缺少的政治机制。那么政党通过什么来对社会发挥其影响与引领作用呢?方法和途径有许多方面,我们党的实践证明,党校教育发挥着专门而又独特作用,党校是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通过这个“熔炉”锻造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形成巨大的政治号召力和感染力来动员、组织社会力量与政党团结起来,实现奋斗目标。

  现实世界要求我们,面对虚拟社会的严峻挑战,党校教育必须踊跃参与,占领政党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的主阵地。现实经历使我们发现,虚拟社会表现出来的扁平化的意愿表达、无限化的时空传导、虚拟化的身份认可等特点,使得网民自由表达的意愿,借助网络虚拟的巨大传播能力,可以形成强大的公共舆论压力,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虚拟社会影响着现实社会。如果我们在虚拟社会失守,那么现实社会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占领网络的主阵地,“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将拥有整个世界。”这已经成为共识。党校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干部教育的“主渠道”和“重要阵地”,必须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工作,增强主动性、掌握话语权,把新媒体引入党的教育工作的各个领域,让新媒体成为党校教育工作的“新利剑”。

  面对虚拟社会,能不能主动有效地应对新挑战,牢牢把握新媒体背景下对党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和新规律,从而变被动为主动,不断提升党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是需要探索的新课题。我们把回答这个新题目的突破口选在建立“党性教育网上教学基地”上,这是由党校教育的基本点决定的,是我们党对党校办学规律的深刻认识,是对党校办学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党性教育网上教学基地”的实践探索告诉我们,党校教育必须在坚守中创新,在创新中把握大势,在把握大势中寻找规律。“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从2013年9月,省委党校与中国吉林网联合开办“学员网上教学基地”,把党校的课堂“搬进”网站的直播间以来,省委党校的政治建设班、经济建设班、文化建设班、社会建设班等多班次的数百名副厅级、正处级学员来到中国吉林网与网友互动。提前发布公告,向网友征集群众路线、干群关系话题,组织学员与网友在线交流、答疑解惑。创新之举,在党校学员和网友中反映强烈,网友“心静自然强”发帖说:“为省委党校和中国吉林网的这一创新做法‘点赞’”。吉林日报有文章说这是“特殊课堂别样党课”。“特殊”在什么地方,“坚持问题导向,强化以人为本,注重思维训练,落实能力培养”;上过课的老师和学员们都发现,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已经转变了,从定制式教育转变为服务型教育,从教化式教育转变为自主型学习,从同质化教育转变为个性化培养,从定式思维训练转变为积极思维养成。

  实践证明,党性修养和党性教育的根本途径是在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中不断提高的,而不是纯粹的“闭观修炼”。要瞄准理论前沿和现实热点,加强虚拟社会条件下党校教育的新探索,使学员把学习成果有效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