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教育需激发“找真理”的乐趣
王睿
//www.workercn.cn2014-12-03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到:更多

  

  日前,国际著名华人数学家、哈佛大学教授丘成桐日前来到中山大学,以自己切身的感受为学生讲述“数理与人文”之间的微妙关系。理性的科学与感性的文史哲之间到底有何相辅相成的关系?当代中国教育存在什么问题?且听丘成桐一一道来。

  文学创作与科学规律殊途同归

  丘成桐以苏轼诗词、《红楼梦》等古代文字作品作为引子论述文学与数学间的联系。数学之为学,有其独特之处,它本身是寻求自然界真相的一门科学,但数学家也如文学家般天马行空,凭爱好而创作。数学家研究大自然所提供的一切素材,寻找它们共同的规律,用数学的方法表达出来。“我们认为数字、几何图形和各种有意义的规律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希望用简洁的数学语言将这些自然现象的本质表现出来。故此数学可说是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桥梁。 ”丘成桐总结道。

  《红楼梦》在丘成桐的成长过程中,可谓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曾经在公开场合多次说过《红楼梦》帮助了他研究数学。“这本著作除了需要有出色的文学技巧以外,由于其内容的错综复杂,从现代的观点来看,可能还需要用统计和数学的办法来帮忙。其创作过程有如一个大型的数学创作。这让我在日后的研究中,有意地通过构造一个架构,来描述见到的数学真理或大自然现象。”他说。

  博雅教育增进独立判断的思考能力

  “博雅教育”这一古典的定义来自于西方。而丘成桐教授口中的“博雅教育”正是我们日常所说的“素质教育”。在谈博雅教育时,丘教授着重点出了人文素养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他认为,近代数学家在数学的不同分支取得的巨大成果,其实与文学奖的创作手段极为类似。“我认为,好的数学家应该有人文的训练,善于从变化多端的人生和大自然得到的灵感来将我们的科学和数学完美化,而不是禁锢自己的脚步和眼光。”他说。而博雅教育的目标广阔,既着眼于基础知识,又鉴古知今,推理分析,又能培养学生在艺术上的创造性。

  丘成桐说,博雅教育对科学的概念和实验的准确性都有所涵盖。其所提倡的因材施教,反对重复不断的操练,都有助于防止学生过早陷入学科化和专业化的漩涡里。而2012年,丘成桐教授发表过一本叫《大宇之形》的科普读物,就被哈佛大学物理系的教授用作博雅教育的课本。

  好的教育应鼓励孩子向多元发展

  在美国任教多年的丘成桐发现,在美国除了考试以外,好的中学也鼓励孩子向多元化发展,尽量涉猎包括人文和数理的科目。“美国有很多高质量的科普杂志,销量往往在百万本以上,而中国好的科普杂志不多,销量更是少得可怜,从这点就可以看到中西文化的异同。”丘成桐指出。

  除此以外,他还认为,中国的教育始终摆脱不了科举的阴影。“以考试取士,系统化的出题目,学生们对学问的兴趣都集中在阶梯上。而且科研的精神仍然是学徒制,很难寻觅出‘找真理’的乐趣”他尖锐地说道。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