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让我们记住忠诚奉献于祖国的人
韩轩
//www.workercn.cn2015-01-14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这些科研工作者身上,无不闪烁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光辉。科学家们越是低调,就越应该得到人民的关注;越是淡泊,就越不能受到国家的怠慢。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环境下,要激发人才活力,就要把更多资源投放到“人”身上而不是“物”上面,让研究人员心无旁骛,在践行中国梦的道路上大展拳脚,绘就更精彩的发展蓝图。

  近日,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著名核物理学家于敏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作为中国的“氢弹之父”,于敏是本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唯一获得者。88岁高龄的于敏院士华发稀疏,坐在轮椅上,接受国家主席习近平为他颁奖。

  有人用“惊天的事业,沉默的人生”形容于敏院士的一生。为了我国的国防工程,他甘愿“隐身”几十年,为“两弹一星”事业,他从不追名逐利,只是默默付出。如此低调钻研、科技报国的精神,令人深感震撼,为之叹服。这样的精神,焕发出无穷的力量;这样的人,是民族的脊梁;这样的人,中国还有很多很多。近日离世的“扫地僧”——遥感学家李小文院士,为国家航空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罗阳同志……一大批兢兢业业的科技工作者,心中时刻装着国家民族的命运,目标直指世界高精尖前沿科技,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尽心竭力。

  这些为国家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们能够耐得住寂寞,是因为他们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祖国利益高于一切。无论是奋斗于新中国积贫积弱之时,还是生活在国家逐渐“富起来”、“强起来”之时,不同时代的科研工作者始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怀着崇高的信仰,坚守祖国热土,投入到科技救国、报国、兴国、强国第一线。国家需要什么,他们就研究什么,国家没有什么,他们就探索什么。在严峻的国际形势和艰苦的客观条件下,他们不断突破重重困难,不仅圆了梦寐以求的科技梦想,更让中国人挺直腰杆,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他们淡泊名利,不求闻达,是因为他们身上闪烁着集体主义精神的光辉。在远远落后于世界发达水平的情况下,我国许多科研成果之所以能短时间内取得突破,很大程度上就源于这些科研工作者不在乎个人名利得失,共同贡献智慧才华。“两弹一星”的军功章上,凝聚的是无数研究者的心血;航天事业的发展,浸润的是一代代平凡劳动者的汗水。可以说,我国每一个科技成果的实现,都是团队辛劳工作的结晶;每一项浩大的工程,都是无名英雄奉献的汇集。他们抱着甘当“螺丝钉”的精神,用小我铸就大我,同时也在大我中成就了小我。回顾来路,谁说新中国成立之后没有大师?大师就在集体当中,集体就是时代最伟大的英雄。

  他们筚路蓝缕、一生坚守,是因为他们骨子里贯穿着上下求索、九死未悔的科学精神。他们当中,有人驻守戈壁,有人远离亲人,或许环境恶劣,或许声名平平,但他们在岗位上一干就是几十年。其中许多人还坚持教书育人,把自己的学术成果和研究方法毫无保留地传给学生,让科学精神薪火相传。这些科研工作者坚守着“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信念,有如一面明镜,照见了今日科研界急功近利的乱象。看时下,个别“砖家”混迹官场,以科研之路充当政治跳板,只顾升官,无心学术;有的学者但求吸金,四处走穴,频频申报项目,被课题经费牵着鼻子走;更有甚者,罔顾学术纪律,弄虚作假,抄袭成风,连基本的学术底线都守不住,遑论推动科技创新。凡此种种,皆与国家民族期待背道而驰,与科学精神背道而驰。

  祖国终将选择那些忠诚于祖国的人,祖国终将记住那些奉献于祖国的人。这些为中华之崛起默默奉献的科学家们,他们越是低调,就越应该得到人民的关注;他们越是淡泊,就越不能受到国家的怠慢。人是创新的主体,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环境下,要激发人才活力,充分发挥我国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就要把更多资源投放到“人”身上而不是“物”上面。只有完善基础研究的投入体系,健全人才考评机制,研究人员才能心无旁骛,厚积薄发,在践行中国梦的道路上大展拳脚,绘就更精彩的发展蓝图。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