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高校去行政化不只是改革内部治理,在管办模式、校长任用、资源分配等外部环境上也要大力改革。
去行政化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明确方向,也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客观要求。高校去行政化既要去内部的行政化,也要去外部的行政化;既需要高校自身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更需要政府主导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笔者认为,高校去行政化主要应创造如下三个方面的外部条件:
改革高校管办传统模式,推进按教育规律办学。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速推进,已在义务教育、素质教育等诸多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但在高等教育方面,政校不分、管办一体、行政化色彩较浓等现象依然存在。在这样的外部环境制约下,高校要实现按教育规律办学,就必须大力推进改革。而高校实施去行政化改革,首要的是改革管办一体的传统模式,真正实行政校分开、管办分离。这需要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切实转变观念,真正转变职能, 大力推进高校管办分离。在“管什么”上主要管好三件事:一是制定高等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二是确保教育经费的投入;三是确保教育质量的科学监管。在“如何管”上主要做好三件事:一是要宏观不要微观;二是要间接不要直接;三是要着眼长远不要急功近利。
改革高校校长任用方式,大力实施教育家治校。以往,高校校长由上级委任,在校内自上而下形成了一套行政管理传统模式,导致高校行政化色彩较浓。推进高校去行政化改革,就应该在加强党对高校领导的前提下,改革高校校长任用方式,大力实施教育家治校策略。改革的着力点有二:一是实施以委任制为主到以选任制为主的改革。要建立健全一套新的校长遴选机制,把既具备教育帅才素养又懂科学管理的教育家选拔到校长岗位上来。选拔中,可以考虑由教育主管部门、有关专家和高校师生代表按一定比例组成遴选委员会,面向社会公开遴选校长,其中所在高校师生代表的话语权应得到充分尊重。二是给予校长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对于一所高校来讲,校长是一个极其关键的角色与符号。正如计划经济时代难以产生杰出企业家,而市场经济条件下优秀企业家灿若星辰一样,高校在专业设置、学科建设、教学改革及科研等多方面,给予校长为带头人的治校团队更多的办学自主权。
改革高校资源分配方式,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近年来,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巨大,而产出的效益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经费投入机制上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恐怕就是没有充分激发产出效益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我们在推进高校去行政化改革中,也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应从改革高校资源分配方式入手,切实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虽然教育与市场不能完全相提并论,但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子女的教育支出无疑是家庭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哪所高校办得好、学生多、教学科研成效大,其赢得的资源分配机会和经费投入自然要多。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提倡和鼓励高校,充分发挥市场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政府对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应与每所高校的招生数量、教学质量、毕业生就业率和科研成果转化率等紧密挂钩,要让其真正感受到竞争压力,感受到市场法则和优胜劣汰法则的作用。(执笔人:聂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