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中国智库的发展已然迎来春天,高端智库的建设需要我们具备更宽广的视野,拿出更优秀的思想产品,以满足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新阶段而日益增多的思想品需求。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关于推动发展智库的纲领性文件,在我国智库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意见》指出,将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端智库,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重要功能。智库的春天确然已经来临了。
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目标,将智库发展视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智库建设从此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总书记对智库建设多次作出的重要批示,既表明智库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又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指明了根本方向、提出了总体要求。总书记表示,改革发展任务越是艰巨繁重,越是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持。
从全球智库来看,以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而论,不能不提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该学会创建于1927年,是著名的公众政策研究机构,几乎影响了美国自上世纪初以来各个时代的重要经济、政治变革。根据2009年1月份的《外交政策》发表的报告“智库索引”,布鲁金斯学会被评为全球第一智库、对公共政策辩论最有影响的智库。评选未必完全客观,但布鲁金斯学会的研究产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有目共睹。中国的智库建设虽然起步晚,但是伴随着中国国力的上升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应当建立智库发展的“后发优势”,打造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服务中国战略、传播中国声音的中国版“布鲁金斯学会”,让中国智库更多走向国际舞台,影响国际舆论,提升国际话语权。
前瞻性的研究领域和思想产品是智库跨越发展、积累后发优势的必要路径。走好专业化道路,选择一个具有前瞻性的专业研究领域十分关键。而前瞻性的研究领域离不开相应的思想产品的提供和推广,因为这是智库之所以存在与发展的核心要求与价值所在。前瞻性从哪里来呢?这就需要以“影响力”为目标,积极组建有“影响力”的专家团队和提升对外传播的“影响力”。思想产品是智库的核心,它首先需要专家团队来研发和生产,然后还需要借助媒体对外传播。专家团队与对外传播是智库建设的两个“车轮”,缺一不可。这两个车轮必须有“影响力”,唯此才能实现有影响的“双轮驱动”,智库才有前进的动力。也只有富有前瞻性,既服务好国家战略,又能拿出让世界为之一动的具有中国气派的思想产品,我国智库的国际影响力才能与日俱增。
2009年7月,中央首次提及要大力开展公共外交。彼时,“公共外交”对于中国尚是一个新概念。当年10月,察哈尔学会成立时将自身定位为外交与国际关系智库,而“公共外交”这一前瞻性的新锐领域则成为学会集中拓展的重点方向。实践证明,这个选择是正确的,是察哈尔学会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一次积极探索。从专家团队来说,察哈尔学会一直致力于打造一个实践研究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专家团队,如察哈尔学会国际咨询委员会主要由我国退休的大使级外交官、外国前政要如尼日利亚前总统奥巴桑乔、韩国前副总理林昌烈,以及“和平学之父”约翰·加尔通教授等学术大家组成,而研究团队则囊括了一些我国外交与国际关系研究领域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学者。
影响力不仅体现在专家队伍的卓越,更体现在影响对象的影响力、合作机构的影响力。《公共外交季刊》总编辑赵启正把该刊宗旨表述为“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其目标读者就是直接面向外交与国际关系领域的决策者和管理者,这些读者在各自领域深耕多年,是名副其实的“有影响力的人”。智库发展不能自说自话,自我评价,还必须展开合作,拓宽视野,取长补短。近年来,我们与北京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荷兰国际关系研究所以及韩国、德国等在全球公共外交领域有影响力的学术机构都建立了良性的合作机制,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世界知识杂志社、人民网、中新社等多家主流媒体则有着较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进了我国公共外交事业的传播与发展。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关键就是要明确自身的发展定位问题。在发展的方向定位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强调的是“中国特色”和“新型”,要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而不能一味照搬外国模式;在发展的功能定位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不仅要服务于政府决策,积极行使建言咨政的职能,同时还要在国际社会提升自身的话语权,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做到“定位明晰、特色鲜明”,以及“规模适度、布局合理”。中国智库的发展已然迎来春天,高端智库的建设需要我们具备更宽广的视野,拿出更优秀的思想产品,以满足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新阶段而日益增多的思想品需求。这需要社会各界一起努力,给智库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作者系全国政协外委会副主任、察哈尔学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