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中国经济学为什么能解决中国问题
黄泰岩
//www.workercn.cn2015-01-26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学的最大成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这一理论之所以具有科学性、生命力,能够解决中国经济问题,是由中国经济学的理论来源、理论贡献和理论方法决定的。

  中国经济学的理论来源

  中国经济学首先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经济学的形成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并使之中国化的过程。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中国经济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新问题、提出新理论,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中国经济学又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广泛吸收借鉴西方经济学各个学派的科学成分。西方经济学在经济体制、经济运行以及资源优化配置等层面反映了市场经济一般规律,成为经济学的共同财富,如“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充分吸收这些经济学的共同财富。

  中国经济学更重要的来源是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伟大实践。30多年经济快速发展造就的中国奇迹,使中国经济学者具有运用自己的经验检验已有理论、创造新理论的底气和发言权,中国经济学已进入全面自主创新的新时代。这表现在:一是运用中国实践检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继承那些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同时运用中国经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二是根据中国实践对西方经济学作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分析和改造。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国家存在巨大差异,简单运用西方经济学理论和模型会出现水土不服。三是总结和提出新理论、新范畴,构建中国经济学新体系。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成功经验孕育着新的理论和规律,揭示这些理论和规律正是中国经济学者的历史机遇和责任。可以预见,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经验基础上对经济学基本理论和规律的新发现,必将汇聚成经济学理论范畴和体系的新革命,为世界经济学宝库增添中国财富。

  这三个方面的发展及其融汇交流,构成了中国经济学发展的独特道路,决定了中国经济学是超越已有经济理论框架的全新理论体系,是经济学的“新版本”。它既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也是经济学一般科学成果的兼收并蓄,更是植根于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伟大实践的创新成果,因而能够解决中国经济问题。

  中国经济学的理论贡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科学社会主义难题奠定理论基础,为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的信念奠定理论基础,进而为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良好环境和条件。我国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判断,必将指引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毫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打破了市场经济只能与私有制相联系的神话,解决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世界性难题,开创性地构建了公有制为主体基础上的市场经济新体制。这一理论为我国改革开放指明了正确方向,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这不仅确保了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并取得巨大成功,而且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30多年来,中央先后推出3个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都释放出巨大改革红利,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2013年推出的第四个改革决定即《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设计了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正在进一步引领我国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实现新常态下的中高速增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理论,既反对传统纯而又纯的单一公有制,又反对私有化,指导我们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基本经济制度,并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这就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和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理论武器。在这一科学理论指导下,我国国有经济改革不断深化,整体实力和效率大幅提升,2014年已有80多家国有企业进入世界500强,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不断增强;民营经济实现爆发式成长,已成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理论,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效率与公平矛盾的理论基础,它要求不仅在收入再分配而且在初次分配中注重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为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指明了正确方向:一方面通过适当合理拉开收入差距,提高经济效率;另一方面注重分配的公平正义,坚持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从国际经验看,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和地区收入分配比较公平,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我国作为一个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处理好公平与效率问题难度更大、任务更重,必须坚持正确理论指导,不断完善分配制度。

  经济发展理论,超越了经典的刘易斯二元经济发展理论,形成了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知识经济下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等理论,科学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这就为我国实现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的协调、城乡发展的协调、区域发展的协调、投资与消费的协调、内需与外需的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提供了理论指引和基本路径。沿着这条中国特色经济发展路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将如期实现。

  中国经济学的理论贡献还可以列出很多,仅这几个主要理论贡献就足以说明,来自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伟大实践的中国经济学,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坚持从中国实践中来,致力于解决中国经济问题,是中国经济学创新发展之路。

  中国经济学的理论方法

  当前,中国经济学创新发展面临有利条件和机遇。创新发展中国经济学,更有效解决中国经济问题,离不开科学的理论方法。概括起来,至少需要以下三种逻辑方法。

  理论逻辑。这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运用到极致的逻辑,它要求经济学研究具有理论性和思想性,勇于提出新观点、新范畴、新体系。如果失去了这种理论创新,无论使用多么完美的工具和模型也不可能构建起中国经济学的理论大厦。英国女王视察伦敦经济学院时关于“为什么没能预测到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发问令英国经济学界汗颜。他们在回复女王的信中坦承:没能预测出这次危机的时间、幅度和严重性,最主要的原因是没能从整体上理解系统的风险,也就是在金融风险的研究中常常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还有英国经济学家认为,在经济学研究中,对数学技术的过度偏好使经济学偏离了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把握,经济学家缺乏的是由一套丰富的知识体系形成的一种专业智慧。这也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马克思《资本论》在世界上重新受到高度关注的原因。

  经验逻辑。经验逻辑的功能在于,运用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以及我国60多年的发展经验,检验和修正已有的理论和范畴,总结和提炼新的理论和范畴,实现理论创新。例如,我国目前面临的经济转型升级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课题,可以从很多国家找到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从它们的实践经验和教训中总结归纳一般规律,为我国发展提供借鉴,就是重要的理论贡献。我国60多年的经济建设,尤其是30多年的改革经验和创造世界经济发展奇迹的发展经验,为更好运用经验逻辑提供了丰富资源和广阔空间。

  数理逻辑。数理逻辑可以对新理论进行数理和计量验证,找出不同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增强理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过去,中国经济学研究重宏观轻微观、重整体轻局部、重理论轻技术的偏向确实严重存在,因而近些年许多经济学者的研究向重视微观经济问题、局部经济问题转变,并在研究中广泛运用数学技术,这是中国经济学更加趋向科学的一个重要标志,但也要防止矫枉过正。应该承认,我国经济学研究中也的确出现了矫枉过正问题,需要引起警惕,以免重蹈西方经济学的覆辙。其主要原因:一是现有的模型和数理工具主要是在西方国家的经济实践和理论框架中形成的,在中国这样一个与西方国家存在巨大差异的国家里,不对模型和工具进行中国化修正就加以运用,很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二是我国制度和体制处在不断变革中,这种不确定性大大降低了模型和数学技术运用的有效性。

  从中国经济学的三个理论来源出发,把理论逻辑、经验逻辑和数理逻辑有机融合起来推进创新发展,并接受中国经济实践的充分检验,我们一定能构建和完善既符合经济学一般规律又接中国地气、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作者为辽宁大学校长)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