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校训要内化为大学之魂
郑吉春
//www.workercn.cn2015-04-28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大学校训既不应是“文字游戏”,也不该是“高呼口号”。作为一校之训,精炼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深邃内涵、丰富精神和生动故事均应能唤起共鸣、为人铭记,并最终内化为大学之魂。

  北京工业大学的校训“不息为体 日新为道”取自中唐诗豪刘禹锡的《问大钧赋》,意为以坚持追求作为本体,以每天创新作为途径。它不仅是先哲刘禹锡的切身体悟,更是其一生追求。三登文科、享誉京华均未让刘禹锡安于仕途、屈于世事。他积极参与改革弊政的“永贞革新”,虽因此被贬为连州刺史,但仍坚持施仁政,重教兴学,教化州民,所书“不息为体 日新为道”名句,至今仍被人们当作自强不息、革新进取的精神财富所传诵。

  北工大在1960年建校伊始正遇国家严重自然灾害,然而条件的艰难并不减先辈们的创业斗志。他们亲自参加建校劳动,挤在没有暖气的屋子备课,甚至在楼道办公…… “不息为体 日新为道”在建校之初就被深深熔铸于学校的全面发展。

  作为学校最早引进的教育专家之一,前校长樊恭烋见证并亲历了这段创业历史。与诸多老一辈北工大人相同,他一生与教育结缘,以敢为人先、锐意改革的思想和行动,生动地展现着“不息为体 日新为道”的精神。

  筹备建校期间,樊恭烋调任北工大教务处长。他从北京市工业、市政建设的需要出发,大幅度调整了招生计划,增设了急需的土木建筑工程系,修改各专业教学计划,加强实践环节。1965年,在北工大首届毕业班进行毕业设计之前,作为主管教学、科研副校长,他又提出要改变“假题假做”的传统做法,把毕业设计同北京市企业“双革”(技术革命与技术革新)结合起来,进行“真刀真枪”的毕业设计。于是,全校900余名毕业生全部下到工厂,学校共接受生产和科研课题429项。1965年冬,北工大60级毕业生设计成果在北京高校毕业设计成果展览会上所展出项目的数量和质量,仅次于清华和北航。“真刀真枪”的毕业设计为学校的教育改革,特别是工科教育改革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长久以来,在校风的熏陶浸染、名师的言传身教之下,北工大人从来都不乏创新的勇气与智慧。参与设计我国第一座城市立交桥——复兴门立交桥的杰出校友罗玲,正是典型代表之一。

  罗玲1963年毕业于北工大道桥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市政设计院。她从道桥室的技术员干起,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十年后,“幸运”的罗玲开始设计首都的,也是我国的第一座城市立交桥——复兴门立交桥。肩负历史使命,罗玲穿梭在设计人员与工地之间,协调关系、解决难题,每天要工作10多个小时。那时,我国计算机设备和操作技术尚未投入使用。大桥设计的背后,是一步步手工演算的勘测与设计数据,一撂撂演算稿堆积出的设计图。罗玲常说:“一个专业技术人员,照着人家去做,平平淡淡、平平安安比较容易,难就难在当问题还没解决的时候,有所突破,有所作为。”多年来,罗玲和同事们一直勇于采用新技术、新结构,专啃硬骨头。她们设计的玉蜓立交桥解决了三跨铁路二过河所造成的结构上的难题,三西厢工程的天宁寺立交桥在斜坡弯区采用了独柱弯梁结构,广安门立交桥采用了双向预应力的先进结构,首都机场路四元桥也有新的突破,使北京市政设计院在立交桥设计方面处在全国先进行列,在某些技术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创新不止,用毕生所学奉献社会,对于罗玲和众多北工大人来说,既是人生的信条,也是人生的真实写照。如今,新一代北工大人不仅继承和发扬了“不息为体 日新为道”的精神,内化其为魂魄,而且为它注入了“梦想”的新活力。在北工大智能机器人实验室这个大舞台上,左国玉老师为一批批学子的科技创新梦想插上起飞的翅膀。由他指导的学生科技作品“一种外骨骼式机器人遥操作系统”摘得“挑战杯”全国大学课外学术作品竞赛特等奖桂冠,这也是北京市属高校首个全国“挑战杯”特等奖。

  “书声满园求日新,桃李成蹊工大情。连天号角声声起,甘做精卫征新程。”这是左国玉创作的一首自勉诗,也是他多年从事科技创新实践指导工作的真实写照。在学校“教学实践一条线”的浓郁氛围下,左国玉老师打破院系界限,通过设立开放式课题,积极发掘不同学生的特点和潜力,引导学生根据课题需要组成了多个跨学科、跨学院、跨学历的科技创新小组。在智能机器人实验室,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幕:来自不同学段、年级、专业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琢磨”机器人——有的三五人聚在一起,讨论机器人的设计程序,有的几个人正在合力组装一个机器人,还有的独自一人在安静地撰写研究报告……“我不能成为诗人,但是我有可能培养出诗人;我不能成为科学家,但我有可能培养出科学家……因为我是教师,我的手中孕育着无限未来的希望,我的价值在学生的身上体现,我的青春和梦想在学生的身上灿烂。”这是左国玉最乐于分享的一句话,也是他个人对教育真谛的诠释。

  建校55年来,“不息为体 日新为道”的校训精神就这样在这个校园代代传承延续、历久弥新,成为这所大学的灵魂。(作者系北京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