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让职业教育“落地生根”
李敏骞
//www.workercn.cn2015-05-05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甘肃省静宁县,县域职业教育培养出种苹果“高手”,苹果产业发展,成为第一大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并带动了周边县市苹果产业发展。政府因此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全国示范性中职学校。随着苹果产业的不断壮大,“苹果教育”也不断发展。县域职业教育与苹果产业发展良性互动的格局初步形成。区域经济发展,是中职教育,特别是县域中职教育“落地生根”的土壤。

  目前,在职业教育发展体系中,县域职业教育基本上是中等职业教育,但是,由于习惯上总把职业教育作为教育来对待,因而,县域职业教育与当地产业的发展结合还不够紧密,县域职业教育与产业良性互动的格局仍未完全形成。事实上,县域产业的发展必须要有职业教育来支撑,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而县域职业教育的发展也离不开当地主导产业搭建的平台,当地产业的升级更需要将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职业化(三化)同步谋划、协同推进,才能更好地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县域职业教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摇篮”

  “三农三化”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必须统筹规划、融合设计和同步推进。当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师团、国家农垦各公司已经呈现出了“三农三化”统筹发展的良好局面,是其他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

  目前,绝大多数县域产业主要是农业,也有较小比例的工业和服务业。所以,发展县域农业产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就要超越县域的范围,站在全国、全球的高度定位本县的优势主导产业,充分考虑同一个气候带和资源带的相关因素,科学谋划县域的主导产业。要有生产绿色无公害系列化产品的理念,并把主导产业的产品做成中国、世界的知名品牌的勇气和气魄。当然目标不是把邻县、邻市、邻省的同类产业打败,而是与同行业协作,在更大的平台上,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服务。

  在农村城镇化谋划上,要围绕县域各区农业生产的方便和生活城市化实现,每个县合理布局几个小城镇,切忌对未来农村格局没有愿景而在村村、乡乡盲目建新农村,县域内的小城镇要方便农民的农业生产,同时也要具备城市化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养老等民生服务基本功能,使未来职业农民享有基本的现代城市生活。

  农民职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条件。“三农”最突出的问题是农业作为一个基础产业发育相当不成熟,根本原因还是农业经营实体弱,经营者队伍的非专业化、非职业化。因而,需要在“三农三化”大格局谋划中推进农民职业化,这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经济问题,更是民生问题;既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也是职业农民素质提升的问题;既是农业经营主体的有效培育问题,也是各层次农业从业者教育培训问题。要把农村从业者干什么、怎么干、在哪里生活、怎样生活、怎么培养等一系列问题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谋划和推动,才能减少折腾和浪费,有效地推进“三农三化”,促进县域经济社会良性可持续发展。

  县域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与服务能力,直接影响着县域产业开发和提升的程度,促进当地农业人才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素质的提高,助推着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改革开放以来,县域职业教育尤其是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培养了大批农业产业链条上各层次人才,使他们成长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农民,农民职业化的趋势正在形成。

  县域在特定的区域中发展农业产业,有自身的独特性和地缘性。由于这种客观存在的空间地域限制,使县域明显区别于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表现为选择的有限性,是一种以农业为主业,以小城镇实现城市化的生活,以各层次的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工作生活领域。因而,县域职业教育与省市职业教育的使命不同,县域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服务当地主导产业需求、实践能力强的适用人才,特别是农业人才。县域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和劳动力来自当地,人才开发主要依靠本县的职业教育来支撑。县域产业的培育发展、提质增效必须依赖于当地职业人才技术技能的不断提高。在工作部署中,要把县域职业教育作为推动县域“三农三化”的基础工程来抓,抓职业教育不是单纯地抓教育,而是从根本上、基础上抓“三农三化”。

  县域职业教育应该是“一把手”工程

  在县域“三农三化”进程中,倒逼了职业教育必须培养高素质农业产业人才,促使职业教育跟生产实践相结合,也为学习者进入真实企业环境锻炼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过去,由于没有县域“三农三化”的系统谋划,没有达到一定水平的县域农业现代化,对职业人才的需求极为有限,职业教育更多的是盲目地、被动地转移不愿从事农业的未来劳动者,这也是近年来中职教育发展被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围绕县域“三农三化”发展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需求办好县域职业教育,是主动发展县域职业教育的根本大计。各县要对本区域内农业、工业、服务业进行科学论证后定位,要根据水、热、矿产、土地、交通等资源综合论证进行人口容量定位,这个定位又决定了该县城镇化的布局和规模定位及农民职业化专业的定位,以及对农民转移规模和方向进行职业教育的定位。显然,“三农三化”的系统设计、定位与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县域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目前,县域职业教育基本上是分管教育的副县(区)长负责。如果党政一把手的认识高一点,就会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过问多一点,支持大一点。这本无可厚非,但问题是这样一个推动格局很难将县域职业教育真正当作职业教育去看待、去谋划,加之分管教育的领导往往很少同时分管县域农业、工商业及其他产业,按照管理的一般原则,两个分管不同行业的领导对对方的工作不会也不必去思谋,更不能主动指导。这就从领导整体谋划和工作推动上天然地构筑了县域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屏障。

  如果一个副县长既分管教育,又分管产业,是不现实的。有效的办法是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职责,将县域职业教育与“三农三化”协同推进作为“一把手”工程来实施,这既是分管领导的职责之一,也是“一把手”的职责之一。成立由县政府“一把手”任组长的职业教育与“三农三化”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并在政府下设职产办或成立产教联盟,负责落实、协调、推动县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决策的事项。譬如,甘肃省静宁县历届主要领导,几十年如一日,始终重视职业教育与特色产业协同发展,苹果种植面积已占全区耕地的70%,成为该县第一大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并带动了周边市县苹果产业发展。同时,该县职教中心积极服务县域产业发展,受到县政府高度重视,并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全国示范性中职学校。随着苹果产业的不断壮大,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对职业教育推动苹果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更加深刻,县域职业教育与苹果产业发展良性互动的格局初步形成。应该说,当前教育部开展的争创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活动,河南省开展的职教强县评选活动等都是把县域职业教育的抓点放在县政府而不是学校,把县域职业教育作为县政府“一把手”工程推动的有效抓手,应该进一步重视,扩大试点,积极推动,认真总结。

  “集团化办学”与“中高职贯通”:协同发展的路径

  在职业教育服务“三农”过程中,完全依靠县域中等职业学校培养职业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是不够的,无法承担起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业企业专业人才、规模生产经营者、专业合作社带头人、产业技术骨干等职业农民和有效转移的重任,同时单凭高职院校也很难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着的职业农民来有效地对接产业发展,并且职业教育很大程度上是特长生教育,这就需要青年学生初中毕业后就确定适合的专业方向,通过中职与高职贯通有效培养成长为县域产业发展需要的更高层次人才。需要中高职积极合作,针对当地产业提升和有效转移贯通培养,也需要校校、校政、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针对农业行业的特殊性,政府要出台扶持毕业生创办农业企业和土地流转的政策,制定规模经营者职业准入标准,引导农业职业教育更好地为“三农三化”服务。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坚持与地方政府、县域职校主动合作,集团化办学,贯通培养针对县域产业的专业人才,取得政府支持农业类专业流转土地的优惠政策,在与皋兰县、庄浪县等县政府、县职教中心的合作中,培养主导产业发展的专门人才,扶持有志于从事农业产业的学子贯通培养,精准使用,效果是明显的。贯通培养不是简单的“2+3”中高职衔接教育,而是针对县域产业骨干人才培养,实现培养方案一体化、保证返乡创业、集团化发展的贯通。通过贯通培养、集团化办学也有利于高等职业院校与县政府在合作中能更好地共同谋划县域产业与城镇化发展格局。(作者系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