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那些幻想一举成名,获得巨大回报,而不想如何苦练内功的创业者,不仅难以走远,还可能沦为同行笑柄
不久前,《把脸打肿:刷爆朋友圈的“22岁!天使轮估值超6亿”到底是咋回事》等几篇揭露“创业明星”的文章在贴吧、朋友圈迅速扩散。文章中描述,有些互联网创业者为赢得投资人关注,或夸大其词,或抄袭技术,又或伪造学历,乃至从国外网站页面复制来“合伙人”以抬高身价。这些被广泛传播的内容,让人大跌眼镜。
先不论文章中的说法是否全部属实,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实中确实有部分所谓的互联网“创业明星”为吸引公众眼球,存在夸大、捏造事实等不诚信甚至欺骗行为。除简单归因于个人品行不端外,更值得反思的是,这些人为何会冒险去造假,那些经不起推敲的创业项目又为何能赢得投资人的青睐?
当前,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技术门槛的降低、与传统行业加速融合美妙愿景,让有关互联网的创业项目成为时代宠儿,公众对其抱有很高的期望。互联网创新项目确实在商业模式、思维理念等方面让人们脑洞大开,也带来摸得着的便利和实惠。但少数创业者迅速成名、一夜暴富的神话,也助长了浮躁的气氛。一些投机者正是看到这一点,夸大技术能力、商业前景,只为赢得投资者和公众的注意。
同时,互联网创业项目的高估值,以及潜在可能带来的高回报,使资金蜂拥而来。市场“不差钱”,造成资金哄抢项目的局面。而有些投资的决策周期很短,也缺乏对项目精细的调查。对初创型企业的投资,尤其是科技型项目,因其难以用有形资产、财务数据等去衡量,需要很强的专业性研究做支撑。“钱多人傻”,以至于出现一些“创业骗子”改一改别人使用过的幻灯片,居然也能忽悠到拿着钱却不懂技术的天使投资人。另外值得警惕的是,一些投资者为了保护自己的收益,甚至和项目发起人串通,包装项目,以拉来更多投资,更是加剧了估值泡沫。
创业创新的“互联网+”时代,我们呼唤技术革新的热忱、商业模式上的突发奇想,但梦想和激情之外,更需要务实的探索,而不是制造噱头、营造概念。那些幻想一举成名,获得巨大回报,而不想如何苦练内功的创业者,不仅难以走远,还可能沦为同行笑柄;对投资者来说,也不宜带着刮彩票的心态,盲目投资,而应花费更多的心思了解创业团队,分析项目前景。创业创新者并非无所不能,我们也应该擦亮眼睛,提高甄别能力。
除了少数“创业骗子”之外,某些互联网创业者不诚信行为反倒成为行业的潜规则,人们见怪不怪。比如虚报融资额,借势营销;花钱刷榜推广应用,给投资人制造一份漂亮却不真实的用户数据;在微博、微信等公共平台上买“水军”“粉丝”等等。这些“造假”的存在,客观反映了互联网创业圈的浮躁和恶意竞争的环境,而且造成的负面效应可能会更加长远。
回过头来看,创业者的造假行为不仅坑了投资人的钱,欺骗了公众的期待和信任,最重要的是败坏了创业者的名声。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些所谓的互联网创业明星项目,监督和规范创业创新的行为。也希望创业者、投资者都能够服一瓶清醒剂,冷静下来,把互联网创业之路走得更踏实。
与众不同的经济杠杆 | 2010-01-14 |
与众不同的经济杠杆 | 2010-01-14 |
与众不同的经济杠杆 | 2010-01-14 |
与众不同的经济杠杆 | 2010-01-14 |
与众不同的经济杠杆 | 2010-01-14 |
与众不同的经济杠杆 | 2010-01-14 |
科学发展勇争先——各地区各部门深入开展创... | 2010-01-14 |
何辛幸:科学发展 建设幸福新河池 | 2010-01-14 |
“海归”: 创新创业的生力军 | 2010-01-14 |
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成果清单 | 2010-0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