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当然具有抽象性,但它不是思辨性的原理,而是一种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内容,以实践为标准的理论,既具实证性又具有高度的理论性。
马克思主义经济原理就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常见的商品入手,从商品两重性到劳动两重性,层层剖析,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形态的产生、发展和必然为新的社会形态取代的规律;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是立足于资本主义现实的阶级矛盾和无产阶级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从资本主义现实矛盾出发揭示出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和解放条件的规律;而哲学原理则是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成就的概括和总结。真正使一切资本主义捍卫者和辩护者感到头痛,感到不安的并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某部著作,而是包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原著的可怕性在于其中的原理,而非文本。
恩格斯的《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这篇关于马克思经济思想的评论,对基本原理的重要性的论述应该引起所有理论工作者的高度注意。恩格斯说,“‘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个原理非常简单,它对于没有被唯心主义的欺骗束缚住的人来说是不言自明的。但是,这个事实不仅对于理论,而且对于实践都是最革命的结论。”还说,“人们的意识决定于人们的存在而不是相反,这个原理看来很简单,但是仔细考察一下也会立即发现,这个原理的最初结论就会给予一切唯心主义,甚至最隐蔽的唯心主义当头一棒。关于一切历史的东西的全部传统和习惯的观点都被这个原理否定了。政治论证的全部传统方式崩溃了;爱国主义勇气精神愤慨地起来反对这个无理的观点”。
有些人以不屑一顾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无非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无非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诸如此类,这算什么哲学!我想问这些人:对于人类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来说,哪种哲学比这种哲学更具科学性和实践性?当然没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时强调的就是这些基本原理,提倡要掌握这些基本原理、学会运用这些基本原理。抛弃世界物质性原理,在当代就不能理解生态环境恶化的物质原因。如果世界不是物质的,而是依赖人的主观意识的存在,就不会存在自然对人的报复。如果蔑视世界是运动的原理,辩证思维就失去它的客观依据;如果运动没有规律,任何科学,无论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都失去了它存在的可能性。如果不懂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就不能理解为什么必须实事求是;不理解社会基本矛盾原理就不理解社会主义社会为什么还需要改革,如何进行改革;不懂人民群众的原理,就不懂得为什么要强调群众路线。有些人往往容易沉迷于那种论证繁琐、晦涩不明的哲学,以为这才叫哲学。其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每条基本原理,看似简单,实际内容无限丰富,都具有无可辩驳的理论力量和实践力量,只是我们不少理论工作者对这一点并未达到自觉理解的水平。他们不是在原理的应用中理解原理,而是把原理当成教条。大道至简,真理是平凡的,可真理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最受攻击的正是它的基本原理。在哲学中,他们集中攻击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歪曲为机械决定论、宿命论、庸俗的生产力决定论,等等;在经济学中,他们集中攻击的仍然是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而在科学社会主义方面则反对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反对关于人类解放的理论,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说成是乌托邦,倡导各种旗帜的社会主义学说。他们反对某本著作,不是反对著作本身,而是反对其中的基本原理。西方资本主义代言人最痛恨的是《共产党宣言》,并非因为《共产党宣言》这本书的名称,而是贯彻其中的核心的基本理论即历史唯物主义,是其中关于阶级社会历史都是阶级斗争史、资产者和无产者、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等等基本原理。
西方有些所谓“马克思学”学家,热烈拥抱马克思的早期著作,尤其是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并非因为他们重视经典著作,而是他们认为其中包含可以用来反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尤其是被他们认定为保守的、退化的老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东西。斗争的实质仍然是围绕基本原理,而不是著作本身。三十多年前,我与我的学生写过一本名为《被肢解的马克思》的书,就是批判性地考察一些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学派如何通过对这本原著中个别论断发展出各种各样的马克思主义,如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异化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马克思主义、宗教马克思主义,等等。形形色色的各种马克思主义,最后落脚点仍然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颠覆。至于曾经红极一时,至今仍然流行的马克思恩格斯对立论,恩格斯是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伪造者等等,无不是自称以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原著解读为依据的。他们制造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伪造者,是意图从文本中寻找根据,从而彻底推翻现有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30年:回顾与反思 | 2009-01-20 |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30年:回顾与反思 | 2009-01-20 |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30年:回顾与反思 | 2009-01-20 |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30年:回顾与反思 | 2009-01-20 |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30年:回顾与反思 | 2009-01-20 |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30年:回顾与反思 | 2009-01-20 |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30年:回顾与反思 | 2009-01-20 |
张 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深化与拓展 | 2009-01-20 |
文本学解读:马克思美学研究的新路径 | 2009-01-20 |
理论动态:哲学界研讨“巴黎手稿” | 2009-0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