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去朋友家聚会,他的4岁孙女聪明伶俐,为大家表演才艺,边唱边舞。演毕,大家鼓掌,朋友更是满面笑容,给一只橘子奖励。此时,在场的一位教师指出歌词里有几个字唱错了。小孩一听满脸不高兴,随手将橘子皮扔在地上。教师轻声对我说,家长与其花精力让幼儿学才艺,不如注重培养其良好习惯,“储蓄”起来对其今后成长大有益处,善终其生。
“储蓄”好习惯!挺新鲜的提法,细琢磨确有理。好习惯是小孩健康成长的必需之本,将其“储蓄”犹如银行存款,储蓄时间越久,回报的“红利”越多。回顾身边相识的人,大体能得到验证。有不讲假话习惯的,长大为人宅心仁厚,不坑蒙骗人;有锻炼与讲卫生习惯的,年老仍身体健康,不常患病;有阅读习惯的,读书成绩不差、自学能力强且言谈不俗;有爱助人、懂礼节习惯的,人缘好朋友多;有遵守交通规则习惯的,不当“路怒族”、远离车祸,等等。可以说,人的优点离不开好习惯养成。相反,若“储蓄”坏习惯,犹如“透支”,对本人及家庭造成无尽巨额的“赤字”亏损。审视人为悲剧,都能从习惯养成中找出原因。贪官或骗子有不讲真话善说假话的习惯;未老先衰大多有不讲卫生或不爱锻炼的习惯;交通事故肇事者有不遵守规则的习惯等等。这是习以为常的必然结果。
“储蓄”好习惯需从小培育。少儿期是最佳的培育期,一旦养成良好习惯并持之以恒,会沿之成习、习成自然,不易改变且影响性格塑成。相反,染上不良习惯特别是恶习后,习与性成,成为“问题少年”,要矫正特难。“江山易改、习性难移”,讲得就是此理。西谚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将习惯与人生命运相关联,说明培育习惯的重要性。少儿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期,注意习惯养成,实属事半功倍。有位“学霸”的父母说,从小培养其阅读习惯,就用不着家长陪读、高价请家教或上补习班,花了钱让孩子、家长一起受累。父母让小孩学些才艺也是需要的,但若以孩子有才艺为荣,倒不如有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更能引以为荣。
“储蓄”好习惯需家庭、学校与社会教育通力合作,但家庭教育是首要环节,关键是家长带头垂范。父母的言行举止是少儿特别是幼儿模仿的范本,可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家长不带头践行却要子女有好习惯,那是不可能的。有些父母对己宽对子女严,言行相左即便训斥,施以体罚,让孩子“被”习惯,其后果更严重,非但达不到教育效果,还会习染日深,成为性格缺陷,如表里不一、双重性格、暴力倾向。至于“溺爱式教育”,对不良习惯不问不管不纠,任其自然,从习焉不察到习以为常以至习非成是,此时再教育已晚矣。父母不良言行会变成少儿的坏习惯,此言非虚。有一中学生骑车闯红灯被撞残疾,其家长切身痛悟:在儿子小时,带他骑车常闯红灯,没想到自己的违规行为害了孩子一生。
“储蓄”好习惯需亲属的配合。现在的独生子女个个是“六一儿童”,即六位大人(父母加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培育一个小孩。老人对孩子的习惯养成也有责任,“隔代亲”对孙辈宠爱有加,只要小孩高兴,唯其任性是从,对不良习惯抱以宽容,溺爱让小孩更为任性。好习惯得不到养成而不良习惯得不到纠正,极可能成为“被虫子咬过的花朵。” 溺爱成错爱,这不是老人期盼的结果。现在,社会重视家教、家风。家教、家风说到底是培养好习惯。孩子习惯是家风的一面镜子,有良好习惯的孩子体现其家教严、家风正。
相沿成习,人人都有良好习惯,就会演变成社会良好习尚。从自身做起,教育与帮助孩子“储蓄”好习惯,共同敦风化俗,培育社会的优风良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