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应进一步提高
丁延庆
//www.workercn.cn2015-09-24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近20年我国的教育经费投入发生了很多重要的、积极的变化。

  第一,在义务教育领域,随着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推行,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生活补助标准不断提高,政府公共财政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大大增加,义务教育阶段经费供给格局发生了实质性的改观。20世纪90年代中前期,财政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占小学阶段事业费的比例最低只有大约53%(注:笔者利用县本级及以下单位教育财政基表数据计算所得),目前已超过80%,而基建经费的公共财政预算内投入所占的比重更高。应该说,政府已经切实肩负起了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的义务教育投入责任。

  第二,随着教育经费投入水平的增长,特别是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义务教育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从20年前的“低标准普九”——“一无两有”(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人人有课桌椅)走向学校的标准化、办学设施和条件装备的完善化,经费保障水平大大提高,为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物质基础。中国的义务教育经费,正在逐步走向“充足”。

  第三,一直以来,我国公共教育经费在不同教育层级之间的分配不尽合理,高等教育占比较高,义务教育占比偏低。20世纪90年代中前期,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总投入中,高等教育占比接近四分之一、义务教育占比不到60%。这一格局也发生了很大改善,2011、2012两年,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在预算内教育经费总投入的占比均超过了三分之二(约为67%),高等教育的占比则下降至20%以下(约19%)。

  第四,一直以来,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大,我国的教育经费投入,特别在基础教育阶段也呈现出较高程度的不均衡,包括经济发达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等。尽管这种不均衡仍然存在,但实际已发生一些改善。例如,随着很多地方学校布局调整和学校标准化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合格学校建设的推进,城乡之间的学校办学条件差距大大缩小。特别以生均经费来衡量,很多地方的农村中小学的经费收入、支出水平已超过了城镇学校。发生这一变化的一个原因是农村小学班额变小,城市班额变大(因此农村学校的生均事业费支出提高幅度大于城市学校),但近年多数地方农村和城市学校面貌、设施设备等的一致化、均等化确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第五,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教育经费需求还将进一步加大,经费需求的结构也可能发生变化。如近年来国家对学前教育投入力度显著增长,学校教育的普及率迅速上升并逐渐呈现出“公共性”特点。近年伴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投入力度也不断加大,以改善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降低接受职业教育学生的家庭和个人经济负担。

  最后,随着我国经济进入调整期、“新常态”,经济发展速度和财政收入的增速放缓,公共财政对教育的经费投入可能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进入“稳健增长”阶段。这种相对的“紧缩”态势将对科学、合理的经费分配以及进一步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提出更高要求。(作者系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教育经济与管理系系主任)

  (文中数据出处,除特殊注明外,均来自于各年《教育年鉴》和《教育经费统计年鉴》)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