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凸显中国特色
董洪亮
//www.workercn.cn2015-09-24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日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强调,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提出,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可以说,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近年来的一个目标,更是党和国家对教育的一个重大期待。

  我们的目标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什么要以中国特色为统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人们都认同一个道理,即: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习近平总书记说:“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环顾世界一流大学,英国的许多名校重视基础理论研究,美国的许多名校热衷应用技术,世界上不同国家的世界一流大学也是各有特色的。有比较才有一流,要在比较中胜出,就必须有特色。

  我们大学的根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是960万平方公里国土、56个民族13亿人口、5000多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和优秀文化传统。这就是我们世界一流大学的土壤、水分、空气和阳光。一般而言,大学的使命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那么,我国的大学理应履行其使命、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体地说,就是服务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于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就决定了我们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体现在什么地方?应该有很多方面,需要大家在办学实践及理论研究中不断总结和提炼,以下应当是题中应有之义。

  坚持党的领导,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作为学校的领导核心,党委把握学校发展方向,决定学校重大问题,监督重大决议执行;校长在党委领导下,全面负责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校长向党委报告重大决议执行情况。高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建立定期沟通制度,集体决定重大事项前,书记、校长和有关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个别酝酿、充分沟通。

  世界一流大学应该培养一流人才,特别是培养一批在各学科领域中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领军人才。在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同时,我们的大学要特别重视塑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何谓中国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重要的是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国道路、理论和制度充满自信,言行举止中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和“底色”。学生们有了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理念,才可能在国际上赢得尊重。

  产出一流成果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必备条件。有些科学研究没有国界,可以造福全人类,但是,科学家是有国界的,是爱祖国的。大学的某些研究成果是“通用”的,但是,多数的成果应该是瞄准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需求,支撑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文社科学科追求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解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一批达到世界水平,享有国际声誉的学术高地。

  在文化传承创新方面,我们的大学不仅要积极投身他国文明的研究,进行各个文明互鉴;更有责任和义务研究、传承中华文明,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展示中华优秀文化的永恒魅力。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统文化的同时,努力传播中国道路、中国精神,让泱泱中华文明更好地走向世界,进一步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生活。

  只要我们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努力推动民族复兴伟大进程,同时认真吸收世界各国先进的办学经验,就一定会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