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辉煌“十二五”系列报告会第五场报告12日在京举行,本报记者采访了报告人、教育部部长袁贵仁。
问: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十二五”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总体情况怎样?
答:五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加快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提高了全民族素质,推动了创新驱动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高,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义务教育普及率超过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我国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15.83%,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加快推进。
二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提高。职业院校每年输送近1000万技术技能人才,开展培训达上亿人次。普通本科高校累计输送近2000万专业人才,牵头承担了一大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和重大工程项目,产出了一大批重大科研和科技转化成果。
三是国际影响力稳步增强。在经合组织(OECD)开展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上海学生成绩连续两次均获第一。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2013年,我国成为本科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的签约成员,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得到国际认可。首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首届世界语言大会、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在我国成功举办,表明中国教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国际影响。
问:加快教育普及是扩大人民群众受教育机会的前提和基础。“十二五”以来,我国教育普及取得了哪些成就?
答:“十二五”时期,加快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学前教育入园率大幅提高,2014年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0.5%,比2009年提高19.6个百分点,提前6年实现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2020年70%目标,“入园难”得到缓解。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有效巩固,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8%、初中毛入学率达到103.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2.6%,比2009年提高1.8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教育入学机会进一步扩大,毛入学率达到86.5%,比2009年提高7.3个百分点。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逐步提升,毛入学率达到37.5%,比2009年提高13.3个百分点。继续教育参与人次快速增长,上千万老年人通过老年大学、远程教育等形式继续学习,各类人员参与社区教育等各类学习活动达上亿人次。
问: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国家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一项基本教育政策。“十二五”时期,在教育公平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针对教育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加大政策、资金、项目等倾斜扶持力度,努力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一是切实办好农村教育,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等工程,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和教学点办学条件。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每年惠及3200多万学生。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的人数,自2012年起实施国家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等专项计划,2015年共招收7.5万名学生,比上年增长了10.5%.
二是提升中西部教育发展能力,进一步缩小区域差距。提高中西部省份高考录取率,扩大“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规模,“十二五”期间累计安排招生计划90万人。据初步统计,2015年,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2010年的15.3个百分点缩小至5个百分点以内。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中央财政投入160亿元,加强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提升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水平,2014年少数民族在校学生达到2501万人,比2009年增长11.5%.
三是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缩小校际差距。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法律规定,推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合理划定招生范围,实行阳光招生,将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2014年,19个重点大城市(包括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公办小学就近入学比例达到97.9%,公办初中达到95.4%.目前,全国已有918个县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国家认定。
四是加大对特殊群体扶持力度,进一步缩小群体差距。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全面覆盖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2014年,全国共资助各级各类学生8500多万人次,比2009年增长31%;资助总额超过1400亿元,是2009年的两倍。五年来,全国各类资助资金累计达6300亿元。扩大残疾人受教育机会,基本实现30万人口以上且残疾儿童较多的县都有1所独立设置的特殊教育学校。着力解决随迁子女受教育问题,2014年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共接纳随迁子女1294.7万人,80%在公办学校就读,10%由政府购买学位在民办学校就读。2015年,29个省(区、市)近8万名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了高考。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初步建立。
问:近年来,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十二五”以来,取得了哪些成绩?
答: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五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努力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
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2015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显示,高校学生衷心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认同党中央治国理政大政方针,对实现中国梦的信心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更加坚定。
加强实践育人,实施系列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建设150个示范性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和833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在全国高校学生中深入开展“三下乡”、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活动,每年有超过200万名大学生参加。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100多所部属高校和700多所地方高校参与,资助8万多个项目,参与学生近22万人。2015年,大学生创业及参与创业达42.3万人,比上年增长6.8%.
重视劳动教育,切实改进学校美育,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监测数据显示,目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下滑趋势得到遏制,学生的速度、柔韧、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稳中向好。
问:随着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转型发展,教育结构也在不断调整优化。“十二五”时期,教育结构调整重点做了哪些事?
答:坚持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协调发展、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共同发展、高校分类发展,努力完善更加合理的教育结构。
一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对构建新时期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出系统设计。中职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高职毕业半年后就业率达90%,对口率达76%.通过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更多孩子圆了大学梦,成为家庭第一代大学生,获得改变个人和家庭命运的机会。
二是大力发展民办教育。2014年,各级各类民办学校15.5万所,比2009年增加近5万所;在校生4301.9万人,比2009年增加1236.5万人。民办教育的发展,有力地拓宽了教育经费的来源渠道,增加了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三是积极推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成效显著,我国高校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明显提升。推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类型增加到40个,基本覆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领域,专业学位招生占研究生招生总数的比例由2009年的14.1%提高到2014年的43.5%.
问:教育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十二五”期间,教育改革取得了哪些成就?
答:针对制约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强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有机互动,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努力激发教育发展活力。
一是全面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促进公平、科学选才”为导向,全面启动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上海、浙江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及分值,全国性鼓励类加分项目全部取消,地方性加分项目减少63%,13个省份取消所有地方性加分项目,大部分省份普遍降低分值。推行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增加学生选择机会。自主招生选拔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不得采用联考方式。
二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迈出关键步伐。坚持和完善普通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党委与行政议事决策制度和协调运行机制。加强学术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术事务方面的作用。推进校内民主管理,切实保障教职工民主参与和监督的权利。加强高校理事会建设,完善多方参与学校治理平台。加强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建设,全国绝大多数中小学已建立家长委员会。
三是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有力有序推进。先后取消下放了21项教育行政审批事项,评审评估评价事项减少1/3.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推动省级政府落实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保障教育投入等方面的职责。强化国家教育督导,国务院出台教育督导条例,成立教育督导委员会。建立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目前超过99%的中小学校实现了挂牌督导。实行日常督导和专项督导相结合,开展学校安全、重大突发事件等专项督导。发挥信息公开监督功能,建立覆盖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和中小学的信息公开制度。
四是积极稳妥做好教育对外开放工作。出国留学与学成归国同步扩大,2014年我国当年出国留学人员45.98万人,比2009年增加了100.54%;各类留学回国人员36.48万人,比2009年增加了236.84%.来华留学与攻读学位人数同步增长,实施留学中国计划,我国正成为新兴留学目的地国。2014年共有来自203个国家和地区的37.7万名学生在华学习,比2009年增加了58.3%.来华留学中的学历生比例稳步提高,2014年达到43.6%.“引进来”与“走出去”同步提高,高质量中外合作办学资源持续增多,五年新设4所中外合作大学,新增643个本科及以上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海外办学迈出实质性步伐,已有4所机构、98个项目在境外落地,在132个国家设立了478所孔子学院和884个孔子课堂。
五是依法治教迈出重要步伐。全国所有高校全面启动章程制定工作,112所“985”和“211”高校已全部完成。中小学章程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一些地方已率先实现“一校一章程”。研究制定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完善中小学法治知识课程设计。
问:教育是民生之首,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提高教育保障水平,五年来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答: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扩大教育投入、推进教育信息化为重点,努力构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保障体系。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改革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五年来,切实加强师德建设,全面提升教师素质,涌现了张丽莉、叶志平、侯伯宇等一大批优秀教师典型,展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五年来,共招聘农村特岗教师31.7万名,为中西部3万多所农村学校补充新生力量,三年期满留任比例超过90%.推进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培训教师700多万人次,全面覆盖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和幼儿园。今年9月,在全国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行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岗位。启动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乡村学校任教。从2013年起,对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工作的教师给予生活补助,惠及近95万名教师。
教育投入是教育改革发展的物质基础。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2.2万亿,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28%,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很大的一件事。2013年,全国教育经费突破3万亿,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2.4万亿,比2009年翻了一番。
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学校互联网覆盖率达95.7%、农村学校达79%.数字教育设备和资源覆盖全国全部6.4万个教学点,偏远农村地区的400多万孩子由此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加大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力度,全国31%的中小学建有校本资源,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覆盖19个高职专业大类,高等教育上线931门视频公开课、2695门精品资源共享课。加快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全国51.4万所学校实现“一校一码”,中小学生基本实现“一人一号”。全国中小学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开通运行,为学生资助、转学、经费核拨等提供了便利,提高了教育管理服务水平。
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体系如何打造 | 2010-03-03 |
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体系如何打造 | 2010-03-03 |
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体系如何打造 | 2010-03-03 |
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体系如何打造 | 2010-03-03 |
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体系如何打造 | 2010-03-03 |
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体系如何打造 | 2010-03-03 |
政府工作报告 | 2010-03-03 |
牢牢把握主题主线 奋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 2010-03-03 |
汪同三:把科学发展的主题贯穿“十二五”发... | 2010-03-03 |
党的十七大以来大事记 | 2010-03-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