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密切的教育类型之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提上日程,在这场改革中,职业教育不会缺席,而且要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职业院校作为“供给侧”改革的对象,同时也是承担“供给侧”改革的主体。在改革大幕拉开之前,职业院校需要率先强化“供给侧”理念,形成从“供给侧”视角考虑问题的习惯。
其一,强化全局意识。在国家宏观层面,整个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都属于供给侧,担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历史重任。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涉及的关键因素包括人力资源的整体提升、产业的调整优化升级、区域新增长点培育等,这些都与职业教育的发展密切相关,需要职业教育的主动调整与适应。
其二,强化创新意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创新来促发“新动力”,需要通过改善机制来激发活力。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重大政策的出台,国家的职教发展政策趋向非常明显,但是“供给侧”改革更需要职业院校“自下而上”的积极探索。职业院校在改革过程中需要在政府主导下,发挥市场机制,利用多方资源,探索多种模式,形成更加灵活、科学的内部机制,才能激发出更大活力。
其三,强化供给意识。供给创造需求,职业教育不但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而且要适度超前,为未来的产业需求提供“供给”。例如,在专业设置中,不仅要紧跟产业调整步伐,而且要考虑3—5年后的产业发展需求。职业院校要改善供给,加强内涵建设,探索现代学徒制等模式和途径,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职业院校确保人才的有效供给,不但要提供合格技能人才,而且要注重人才的职业精神和综合素质培养,使人才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
其四,强化个性意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需要职业教育更加精细地细分市场,针对区域与企业发展的需要,提供个性化服务。职业院校不仅要在服务技能人才培养、各类培训、终身教育等方面细分,而且要在人才规格、培养目标、国际办学等方面细分。要通过改革,改变过去被动适应的局面,主动化解风险,淘汰落后专业和模式,不断培育新的增长点。
其五,强化环境意识。职业院校要不断改善和优化自身发展环境,推动政府加强“制度供给”,简政放权,减少审批,给予院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以开放的心态开门办学,主动搭建各类校企合作平台,平衡各利益相关方,在合作中实现多赢。(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职业学院现代职业教育研究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