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哲学给人智慧(禹天建 绘)
哲学“回到人间”,是给每个生活在当下的人提供新的审视世界的视角,也是让哲学焕发新生的表现;只有那种对社会历史发展和进步有积极作用的哲学热,才能让哲学对我们的生活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哲学作为教人智慧的“爱智之学”,曾经因其艰深晦涩、抽象玄远等特性令很多人望而生畏。因此,哲学也往往被视为高高在上的庙堂之学,哲学家们自然多被看作“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怪客。但是,这一现象在近年来有了很大的变化。以“哲学”为名号或者标签的图书,堂而皇之地登上了畅销书的排行榜单;以“哲学”为标题的文字不时见诸报端,吸引读者目光。一时间,人人言可称哲学,人人热衷论哲学,此番情景,怎一个热闹了得!
是什么让哲学变成了这般模样?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个现象?在哲学热的繁华背后,有没有什么东西值得我们警惕?这些问题,我们不得不思考,不得不慎重对待。
“走下神坛”的哲学
当下的哲学热,就其表现来看,是以抽象性和理性思辨为主要特征的哲学“走下神坛”,进入日常生活。但对于这种“走下神坛”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解。
一种观点认为,这种现象是神圣的哲学被庸俗化的表现。那些含义深远的哲学概念和严密无间的逻辑体系,被支离破碎为心灵鸡汤和万用灵丹,或者被某些不学无术的家伙作为装点门面的点缀。这种庸俗化的结果,就是所有的人都可以谈哲学,所有的事都可以有哲学。所以,当贪官们口吐莲花地说起自己的“捞钱哲学”,甚至某些地方出现以恶搞和庸俗为特征的种种“哲学”的时候,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哲学”与那种让我们心明眼亮的哲学还有多大关系?哲学由“九天仙女”被贬为下界的“天蓬元帅”,面貌和嘴脸都令人不敢恭维了。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走下神坛”的哲学,是对现实社会迫切需要的积极回应,是哲学用“回到人间”的形式在我们的生活实践中呈现出新的活力与样态。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让人与人的关系呈现出与以往完全不同的状态;同时,社会物质条件的极大改善,激发了社会范围内对于精神发展的迫切需要和更高追求。这些都导致了人们需要通过了解哲学、学习哲学、借助哲学,去解决自己的思维困惑,找到自己的精神成长道路。在某种意义上说,哲学“回到人间”,是给每个生活在当下的人提供新的审视世界的视角,也是让哲学焕发新生的表现。
我们不能用线性思维的方式,简单地说两种观点哪一个对、哪一个错。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哲学呈现方式的包罗万象,都是形成这些不同认识的原因和根据。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我们不能以一种观点取代另一种观点,因为任何一个观点都不能全面解释当下哲学热的表现。我们可以做的,是借助两种不同的认识,看到哲学的繁华背后所包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是我们决定自己态度和行动的前提条件。
拒绝“山寨哲学”
我们必须看到,哲学的功用是具有多面性的。只有那种对社会历史发展和进步有积极作用的哲学热,才能让哲学对我们的生活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对于“堕入凡尘”的哲学,我们要充分警惕、坚决抵制。马克思曾经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里所说的“真正的哲学”,是与庸俗化格格不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哲学的通俗化,不应该也不可能是以“贴标签”的形式,将所有的东西全部冠以“哲学”的名头。那样做,不是对哲学的尊重,而是对哲学的扼杀;不是教人智慧,而是教人虚夸;不能推动社会发展,反而助长浮躁虚荣习气。如果听任这种现象肆意蔓延,必然会将哲学的真正价值彻底遮蔽,将哲学变成“任人打扮”的“花瓶”,与哲学的本来面目大相径庭。因此,必须用哲学的本来面目,揭穿各种“山寨”哲学的虚伪与片面,让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所谓“哲学”,不再成为招摇过市的炫耀,不再成为备受追捧的“真言”。只有这样,才能给哲学以真实的呈现。
对于“回到人间”的哲学,我们要充分肯定、自觉促进。哲学是与人息息相关的学问,是教人智慧的“时代精华”,所以哲学不是也不能脱离社会生活的生动实践。让哲学减少甚至摆脱高高在上的书院气息,以寻常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得以呈现,就能让哲学更加贴近生活、更能面对生活、更会改善生活。哲学对于人的精神世界的深切关照,也就有了更为方便可靠的途径和通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这一认识对于我们每个社会成员都有指导意义。充分肯定、自觉促进哲学“回到人间”的过程,就是理论与实践深刻结合的过程,就是哲学不断获得生机的过程。
让“回到人间”的哲学避免“堕入凡尘”,正是哲学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应该承担的使命与责任。
回归智慧的哲学
可喜的是,当下我国正在从各个方面落实前述两个方面的任务,让哲学热真正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载体和呈现。
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是避免“堕入凡尘”的哲学的最好方法。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提高国民素质”的任务,得到了各界的积极响应。《中国教育报》去年开展的“全国教师暑期阅读推荐书目”“全国教师暑期教育随笔征文活动”就是很好的范例。通过全民阅读活动,可以让寻常百姓真正认识哲学、理解哲学,也就让人们多了识别假哲学、伪哲学的能力和智慧。以阅读推动学习,以学习深化认识,正是哲学深入社会生活的正确道路。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通俗化,则是让哲学“回到人间”的最好方法。近年来,通过项目推动和通俗读物出版,有越来越多的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加入到推动哲学“回到人间”的队伍中,一批高质量的普及读物陆续出版,若干学段对哲学教育的积极推动,都对促进全民正确学哲学,功不可没。今后这一工作还应继续坚持、继续完善。
社会生活是不断发展的,社会对哲学的要求,也必然随之不断提高。我们应当让那“回到人间”的哲学,依旧保持“九天仙女”的面貌,在让大众赏心悦目的同时,教人智慧,引领公民精神成长,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哲学学院)
人生的四种境界 | 2010-01-18 |
人生的四种境界 | 2010-01-18 |
人生的四种境界 | 2010-01-18 |
人生的四种境界 | 2010-01-18 |
人生的四种境界 | 2010-01-18 |
人生的四种境界 | 2010-01-18 |
从黑格尔到“后现代” | 2010-01-18 |
从黑格尔到“后现代” | 2010-01-18 |
从黑格尔到“后现代” | 2010-01-18 |
从黑格尔到“后现代” | 2010-0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