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借智“候鸟”人才助力海南发展
陈恩
//www.workercn.cn2016-03-16来源:海南日报
分享到:更多

  

  据统计,每年都有约45万之多的“候鸟”人群涌向海南。这些“候鸟”人群不少是各行各业的精英,是农业、医学、环保、文化等方面的专家,而这些正是海南现在稀缺的人才资源。因此,如何创造条件让这些季节性流动或者常住型的“候鸟”人群成为海南的人才储备库,为海南发展献智献策,是海南解决人才短缺应当着重考虑的问题。

  准确定位“候鸟”人才的功能

  据有关研究显示,“候鸟”人才具有较强的经济基础,不再为生活寻找就业机会;他们具有较强的文化资本,受过较高的文化教育程度、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此外,“候鸟”人才还具有强大的社会资本,其社会关系所蕴含的丰富社会资源包含了潜在地为本地社会服务的能力,“候鸟”人才可以将其所拥有的社会资源和海南当地社会需求有效对接。

  然而,海南的“候鸟”人才群具有两个特征:季节性流动和以老龄化为主。按照当前退休政策,“候鸟”人才多已退出劳动力市场,他们已经开始享受晚年时光,不再需要为生活而工作。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说,“候鸟”人才更多地为兴趣、为自我实现而工作,多不愿从事全职工作。因此,对“候鸟”人才的专业技能进行准确定位是我们开发“候鸟”人才优势的前提。

  作为后发展地区,海南适龄人才紧缺,巨大存量的“候鸟”人才亟需发掘。“候鸟”人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专家咨询、技能培训、技术指导、产品开发、公益慈善等方面,这可以通过聘用兼职、担任顾问等形式发挥其作用。例如,海南高校可邀请“候鸟”人才中的著名专家学者举办学术讲座、短期讲学等;医疗机构可邀请来自国内资深医务人员来短期坐诊、业务培训、专业指导等;企业可聘请研发专家和经验丰富的企业管理者担任企业顾问等;中小学校可引入体育文艺等各种人才,促进当地文艺氛围的提升,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和升华。海南要立足实际,根据供需双方意愿和专业行业特点达成形式多样的合作。

  多措并举发挥“候鸟”人才的作用

  建立“候鸟”人才基础数据库。尽管不少市县已经着手收集“候鸟”人才信息,但是要做好“候鸟”人才挖掘工作,必须建立“候鸟”人群基础信息库,对存量“候鸟”人才就地域、行业、专业、特长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要开展“候鸟”人才服务意愿调查,围绕其服务意愿、服务方式、服务领域等进行登记汇总。同时,还要对社会各单位开展“候鸟”人才需求调查,以实现供需对接。通过调查分析,做到存量“候鸟”人才“底数清、情况明”,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基础数据。

  搭建“候鸟”人才供需对接平台。各级政府部门应定期召开“候鸟”人才座谈会,听取他们对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建议。对接平台应强调市场化机制,通过人力资源公司、猎头公司等人才中介机构对“候鸟”人才和用人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在“候鸟”人群集中的小区建立老年大学,延伸其服务本地社会的功能,发挥物业公司在“候鸟”人才信息搜集中的作用。鼓励、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建立“候鸟”人才供需平台(如互联网信息平台)。人才需求机构可以在“候鸟”人才集中的小区公告栏粘贴需求信息。驻地单位应将其“候鸟”人才需求定期不定期地向居委会、乡镇街道汇集,“候鸟”人才在居委会或乡镇街道登记个人服务意向,然后向上级汇总,如此对接“候鸟”人才供需。只有做好人才的供需对接,才能实现“候鸟”人才观的落地,让更多的好“候鸟”人才加入到海南发展的队伍中。

  坚持“总体就近、需求细化”的使用原则。在将来的发展过程中,应结合本地产业结构、人才需求等精准吸引增量“候鸟”人才,向内地特定地区、特定行业、特定人才精准引进。“候鸟”人才的利用总体上要以“就近服务”为主。“候鸟”人才使用单位应将人才需求具体化为某个或某些要解决的问题,如此才能更精准地寻找匹配的“候鸟”人才短期服务。

  优化“候鸟”人才的服务环境。作为层次较高的外来人群,“候鸟”人群对生活品质往往有着更高的要求。让“候鸟”人才更好地发挥热量关键在于要让其留下来,而要让其留下来关键在于提升服务水平,为其营造舒适安心的生活环境。这就需要进一步做好医保异地结算等服务工作;梳理各种与“候鸟”人才使用不相适应的政策规章,清除“候鸟”人才发挥作用的障碍;出台激励社会机构使用高端“候鸟”人才的政策;各级政府部门应建立“候鸟”人才的双向反馈机制,收集“候鸟”人才的期待、意见建议,并及时做出回应;完善“候鸟”人群居住环境,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建立“候鸟”老人服务中心,在社区建立“候鸟”老人服务所,营造良好的服务“候鸟”老人氛围。

  引导扶持由“候鸟”人才组成的社会组织。在实际生活中,“候鸟”人群逐渐形成了一些自发的组织,如娱乐体育等方面趣缘组织,还有公益慈善组织。民政等部门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直接资助、以奖代补、公益创投等方式提供资金支持,鼓励更多“候鸟”人才自主自觉地通过公益慈善等活动服务本地社会。鼓励“候鸟”人才成立各种人才协会,以内部自治的组织形式与本地政府、机构等建立服务关系。

  总而言之,“候鸟”人才观是一种创新型人才观,倘若使用得当,不仅能够缓解海南人才短缺的难题,为海南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还能为我国在高度老龄化社会如何发挥老年人余热提供经验借鉴。(作者单位:中共海南省委党校)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