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评判人才,手脚还要更放开
边车
//www.workercn.cn2016-03-25来源:广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据新华社电,中共中央近日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突出品德、能力和业绩评价,制定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不将论文等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

  治国经邦,人才为急。该《意见》着眼于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旧思想观念和体制障碍,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因此,《意见》甫一公布,便引起热烈关注与讨论,人们为之欢欣鼓舞。

  “知人善任”一直是我们的古训。古人曰:“仁莫大于爱人,知莫大于知人。”将对人的评价提高到“知人者智”的高度,甚至“知人则无乱政矣”。习近平总书记曾指示“人才政策,手脚还要放开些”,对人才评价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地落实《意见》评判人才时,手脚就应该更放开些。

  重品德“任人唯贤”,是古今评价人才的首选条件。春秋时期,齐国公子小白回国继位,任命与自己曾有一箭之仇的管仲为相国治理国家。这个“任人唯贤”的故事流传至今。时至现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党选人用人的一项重要原则。人才之“德”,包括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等,“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有德有才是精品”。“德”如灯塔,有德才不会迷失方向。

  重能力“唯才是举”,才能成就光辉事业。长时间以来,在一些地方,唯论文、唯外语、唯学历、唯资历甚至唯官帽等等,成为了评聘技术职称、评价优秀人才的标配,对其工作能力的考核却在人才评价体系中没有多少位置。也因此,加快建立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的人才评价制度,是当务之急。有一套科学的“相马术”,“因其才而取之,审其能以任之。”“用师者王,用友者霸。”识别并用好不同能力的人才,才能成就我们的事业。

  重业绩“英雄不问出处”,是市场竞争和时代的选择。屠呦呦是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的“三无”科学家,却获得诺贝尔奖。诺奖评选不注重各种所谓的头衔说明,评价人才当重业绩。破除条条框框和论资排辈的陈规陋习,这既是市场对人才的选择规律,也符合当今社会的需求和时代变化。

  笔者曾作为某专业技术职称省级高级职称评委库成员,10多年来数次参加该专业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工作,曾注意到这样的现象:有的人“功夫在诗外”,把精力心思用在写论文、攻职称外语上,按照规定“硬件”均达标,获评副高甚至正高职称,单位职工却对其能力和业绩评价均认为低下;反之,不少业务骨干勤恳敬业,没有时间攻外语写论文,虽能力出众、业务过硬,获奖不少,却被拦在了晋级升职的大门外。可见,改革评价人才机制,何其急迫!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人才是强国之本,也是第一资源。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当用战略的眼光对待评判人才,突出品德、能力和业绩评价人才,形成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的良好环境和政策优势,让各方面的优秀人才能干事、愿干事、干成事。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