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网络教师“天价收入”扰不乱“军心”
邓海建
//www.workercn.cn2016-04-14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更多

  

  互联网只是个技术载体,庸师不会因为上网就成了名师,名师也不会因为风传的“网络教师年薪200万”就无心传统的课堂教学。倒是另外两点值得关注:一是网络有偿授课究竟如何定性?二是网络授课市场如何规范管理?

  这些日子,网络教师的“天价收入”成了朋友圈的热点话题。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在某产品发布会上,上千与会者“群情振奋”。台下的有线下培训机构的老板,也有自己录视频的教师。一名平台上的注册教师称,“年薪几十万元的算正常,100来万元的也有,超过200万元的可能不太多”。澎湃新闻也采访了线上讲课教师,道出了一些内幕。

  “网络教师年薪200万”,这绝对是个劲爆的“槽点”,尤其是在“山西省陵川县积善村代课教师宋玉兰坚守讲台40年,每月工资却只有150元”等新闻语境下,这样的薪资水平不仅把贫困地区的教师甩出几公里,也以一骑绝尘的姿势,秒杀了全世界普通教师的正常薪资状态。孜孜不倦于三尺讲台的老师们乍听到这样的消息,除了羡慕嫉妒恨,恐怕也会“小乱军心”。

  当然,教师薪资水平若能趁着“互联网+”的东风打个翻身仗,也是好事一桩。再说,在大数据与云平台的背景下,中国教育未来也必有多个维度、多种面向的可能。有数据显示,在2015年第一季度,全球的教育投资40%以上是投在中国,2015年第二季度全球教育投资30%也是投在中国。这个数据两年前只有5-6%。换句话说,新一轮移动教育创业或将成为未来中国创业者的新契机。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朝阳产业的在线教育,在薪资水平上冒出一两个“网红”,也是合情合理的事。

  不过,从近期的网络教师“天价收入”事件来看,软文式炒作的痕迹确实过于明显。一则,这些“天价收入”大多依附于社会培训机构。这些商业培训机构一边叫卖着“天价高薪”的优渥待遇,一边又在各显神通地四处游说各类教师加盟。据说,“一个特别优秀的员工发展的4个老师,居然都是他的朋友”。如果真那么赚钱,何必逼着业务员去“拉人头”?二则,“百万年薪”即便名不虚传,也是少之又少的小概率事件。“有的教师线上课程点课率为0,还有的教师只是在网上挂个名号、做个广告而已”。指望一上网,天上就掉银子,终究是一枕黄粱。有关于此,只要看看大多“网师”的课程售出率就足以窥斑见豹。

  网上也好,网下也罢,教育终究有教育的规律。互联网只是个技术载体,庸师不会因为上网就成了名师,名师也不会因为风传的“网络教师年薪200万”就无心传统的课堂教学。倒是另外两点值得关注或探讨:一是在职教师的网络有偿授课究竟如何定性?今年3月31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小学在职教师不应因为参与有偿在线教育而影响教学,但会不会实行“一刀切”的禁令,目前尚在进一步研究中。相较于教育部的谨慎,南京等不少城市明确表示“禁止”。于此而言,相关部门应及早拿出稳妥的态度。二是网络授课市场究竟该如何规范管理?教育如果是商品,那么也应该是“特殊的商品”。老师在网络上讲授什么,不仅关乎购买网课者的权益,更关乎价值观的引导等核心问题。面对粗放的、泥沙俱下的网课,这究竟是市场监管还是教育监督的责任领地?当在线教育野蛮生长的时候,“天价收入”恐怕并不是值得追捧的稳固预期。

  “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在线教育某种程度上提升了少数教师职业工作的货币价值,这或许是个有益的探索与实践。而国内舆论对“天价收入”的关切,似乎也有提请职能部门关注中国教师生存状态的善意。

  随着教师薪资待遇的稳步提升、互联网对传统教育的有序渗透以及在线教育市场的逐步规范,公众对网络教师的“天价收入”也许会有更理性的认知,而中国教育的“诗与远方”显然不在对“天价”的心动与炒作之间。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