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坚持改革创新
——四论学习贯彻中央领导关于高等教育重要指示精神
本报评论员
//www.workercn.cn2016-05-03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更多

  

  办好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发展、民族未来。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致清华大学建校105周年的贺信中,勉励清华大学要坚持改革创新。李克强总理在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座谈会上提出,高等教育要着力围绕服务国家创新发展,培育更多创新型人才。

  坚持改革创新,服务国家创新发展,这是中央领导同志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殷切期望,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高校具有重要的战略支撑地位。高校是“人才第一资源”的集聚区,是“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发源地。迄今为止影响人类生活方式的重大科技成果中,70%诞生于研究型大学。纵观近现代历史,具有强大创新力的一流大学的兴起,往往与一个世界强国的崛起相伴。

  可在眼下的中国,高校作为创新引擎颇有些“发力不足”。《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我国国家竞争力排在全球第28位,其中创新列第32位,高等教育和培训仅居第65位。创新意识不强、创新人才培养力度不够、科研创新水平不高等弊端正束缚着我国高校提升创新能力、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步伐。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科技创新和技术开发,更需要高校源源不断地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和生产建设人才。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改革创新,要激发高校改革创新的内在动力,服务国家创新发展战略。

  坚持改革创新,就是要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同向而行,为经济转型升级和国家民族振兴提供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科技支撑。在世界范围内,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技术的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新态势,世界经济格局发生的新变化,行业转型和区域发展的新需求,大学必须把自身发展放在国家现代化的大舞台和世界发展的大背景中来考量,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开展国家急需的战略性研究、探索科学技术尖端领域的前瞻性研究、涉及国计民生重大问题的公益性研究。无论是建设“两个一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还是推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归根结底都是要将大学融入社会发展、经济转型的浪潮中,同向前行。

  坚持改革创新,就是要改革一切不适应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释放发展潜力,提高发展效率。创新体制机制,大学章程建设是“龙头”。通过制定大学章程,确立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定位和战略,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创新体制机制,人事制度改革是核心。缺乏竞争、缺少流动、活力不足,用人机制僵化正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瓶颈。人事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是深化考核评价制度改革,逐步完善数量、质量与贡献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指标体系。创新体制机制,管理制度改革是保障。在一些地方,政府部门直接发号施令,高校自主性不足;在一些高校,管理权力集中在学校,学院缺乏创新动力。改革就是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减少、消除各种形式的不当干预和限制,实现高校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就是要解放思想,运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科技发展方式,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40%,新增就业人口中接受了高等教育的比例超过了50%.但与此同时,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0%—30%.为此,高等教育必须造就数以千万计、数以亿计的创新型人才,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助力提升中国制造的质量。今天,在信息技术无所不在和互联网空天一体的时代,全球浸润式大学和即时可学式大学引发广泛关注,慕课全球风行,这要求我们必须将信息化作为教育发展创新的驱动力,探索信息化条件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多地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运用新的科技发展方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