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让哲学社会科学焕发时代光彩
覃正爱
//www.workercn.cn2016-06-02来源:长沙晚报
分享到:更多

  

  5月1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面对新的时代,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把握形势、勇于担当,确实肩负起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神圣使命。

  1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意义

  首先,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迫切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自觉引导干部群众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并把马克思主义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其次,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内在要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最重要、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这需要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构筑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支柱。哲学社会科学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必须把研究、阐释、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和重大课题,开展深入研究,不断深化认识。

  再次,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营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良好氛围的必然选择。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只有加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领域的分析研究,加强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深入阐释,才能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阐释宣传好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总结展示好党和国家发展新的实践成果,解读宣传好五大发展理念,宣传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实践要求,从而营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良好氛围。

  2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基本遵循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更重视自然科学的发展,而相对忽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对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极其重要的作用认识不足,对哲学社会科学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精神力量认识不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两个不可替代”地位的重要讲话,为做好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首先,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灵魂。马克思主义尽管诞生在一百六十多年前,但迄今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如果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最终也不能发挥应有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实践的丰富,马克思主义也在不断发展,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重大成果,但远未结束。因此,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其次,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以当代中国社会实践为基础。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只有以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离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盲目照搬外国的理论,不结合中国实际,是不能有效解决中国的问题的。

  再次,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以培养年轻一代马克思主义者为根本。历史是一代代传承的,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就是要让马克思主义理论世世代代传下去,这就需要培养年轻一代的马克思主义者。作为年轻一代的马克思主义者既要心中有“真经”,又要宣传有“高招”,这是基本的“看家本领”。

  3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要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能够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这是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的殷切期望和根本要求,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一定要敢于担当,不辱使命。

  首先,要做先进思想的倡导者。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是指导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先进思想武器。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一定要大力倡导并传播这些先进思想武器,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特别是要把学习研究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放在突出的位置,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在重大问题、关键问题上,旗帜鲜明,不失语、不乱语。

  其次,要做学术研究的开拓者。做一个学术研究的开拓者,既要有老黄牛的拓荒、奉献精神,又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真正“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第三,要做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严肃对待学术研究所产生的社会效果,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要大力营造优良学术氛围,把软约束和硬措施结合起来,推动形成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优良学风,营造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真正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

  第四,要做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在思想和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增强大局意识、政治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把自己的事业同党、同祖国和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作者系湖南省委党校教授、哲学教研部主任)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