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怎么念好马克思主义这部“真经”
张春美
//www.workercn.cn2016-07-05来源:解放日报
分享到:更多

  

开栏的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就加强党的理论教育作出系统论述。会议提出,要研究回答好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如何科学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及如何看待自由、民主、平等的科学内涵和实践等“十三个如何”的问题。从今天起,本报与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合作推出“理论热点如何看”专栏,对其中最受干部群众关注的理论热点问题进行探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真经”,“真经”没念好,总想着“西天取经”,就要贻误大事。不了解、不熟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他进一步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可以说,马克思主义迄今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这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紧密相连。在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交织中,我们可以运用系统思维来把握这一点。

  防止两种极端立场

  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条件下,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由此,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问题上形成了两种极端立场:一种是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逻辑,拘泥于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文化条件下提出的观点,就“主义”来研究“主义”或“问题”,什么都用经典作家的语录来说话,甚至用经典作家的话语来批驳马克思主义理论。

  另一种是实用主义态度。在重大现实问题面前,为了急功近利,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修饰门面的工具,随意而简单地引用马克思主义词句,甚至以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旗号,强词夺理、自娱自乐,曲解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质。

  究其根本,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态度都是所谓概念思维或逻辑思维的产物。这种思维经常舍弃具体去追求一般,然后用一般去代替具体和个别;同时,它又将浑然一体的事物的各个方面分隔为许多独立而彼此不相关的内容,并以这种隔离性造成思维的凝固。因此,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必须以系统思维来替换这种概念思维。

  一方面,需要我们从静态的实体思维进入动态的关系思维,克服那种“是什么,不是什么”的思维定势,把“是什么”与“何以是”统一起来,突出研究关系、理解关系的意义,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生成、发展、趋势等过程,形成对事物全面、历史和本质的看法。另一方面,要求我们从单向思维进入多向思维,把握人与世界、主体和客体、人与自身之间的相互关系,贴近历史、贴近现实,以整体的哲学来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三个系统维度

  在系统思维的视野里,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具有整体性特质。这种整体性,体现在知识体系、价值理念和对人的终极关怀三者统一之中。

  从知识体系看,作为深刻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成为人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思想武器。作为伟大的认识工具,马克思主义以其强烈的实践品格,声明自己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强调不仅要说明世界,更要改造世界。

  从价值理念看,马克思主义厚重的人文主义精神,使其始终将现实的人的生存状态置于思考中心地带。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对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弱势群体,抱有强烈的同情,对造成他们生存状况恶化的根源,以及由此带来的人性扭曲、人的本质异化,不断展开批判和反思。在此基础上,为现代人从“工具型”转向“目的型”、从单向度的人走向全面发展的人提供价值目标。

  从终极关怀看,马克思主义不仅关注当下,而且关注未来。共产主义作为其奋斗目标,无疑具有强烈的理想色彩。这意味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需要将党的价值理想、社会发展理想与个人发展需求结合起来,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理想与公民的个人追求结合起来,使之转化为人们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内在动力。

  解决三大问题

  以知识、价值和终极关怀的统一来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关键在于坚持问题导向,突破传统之“经”和现代之“纬”交织而成的网络。这就需要解决以下三大问题:一是马克思主义“悬空化”问题。如何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现实反差,予以有说服力的解释?如何深入分析中国深化改革发展的矛盾和挑战?“关键少数”何以解决对马克思主义真懂、真信问题?对此,我们不能拘泥于传统的工作方式,而必须落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方法上来。

  二是马克思主义“失语、失声”问题。落后要挨打,贫穷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奋斗,前两个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挨骂”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这些状况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加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面对中国问题,整合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成果,讲述“中国故事”,提炼“中国经验”,建构“中国话语”。

  三是马克思主义“网络化生存和发展”问题。互联网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既要在现实世界中发挥影响力,也要进入虚拟世界,不能在网络世界被边缘化。在过度拥挤、注意力匮乏的网络世界,马克思主义话语建设要借助新媒体的互动化和全面化优势,在网络文化产业、网络文化产品、网络社会交往中体现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普遍意义和生命力。(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