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导向
殷晓元
//www.workercn.cn2016-07-13来源:湖南日报
分享到:更多

  

  习近平总书记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这一论述深刻阐明了哲学社会科学的人民性,对于繁荣发展新时期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为谁服务是哲学社会科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社会科学具有双重属性:既是知识体系,具有科学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价值立场和价值追求。前者体现人们在回答和解决人与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方面所达到的成就;后者体现特定的民族、阶级或阶层的利益、愿望和诉求。研究者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研究什么,主张什么,都会打下社会烙印,都始终存在站在什么阶级立场上、代表什么人的利益、为谁服务的问题。因此,世界上没有纯而又纯的哲学社会科学。马克思认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毛泽东提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这个根本问题不解决,其他许多问题也就不易解决。”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以人民为中心,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以人民为中心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社会主义属性的集中体现

  哲学社会科学基本研究对象是人文社会现象,主要研究目的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由此形成的若干学科分支为其服务社会提供了可能。历史上诸如文艺复兴对西方社会文明发展的历史作用,西方近代启蒙思想家的社会契约论与三权分立思想对资本主义制度形成所发挥的历史作用,共产主义学说对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历史的影响,中国近现代不同历史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等等,都是哲学社会科学服务社会的典型案例。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社会主义属性,从根本上说是人民的事业,是一项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光荣而重要的事业,是一项激动人心的事业,是一项大有可为的事业。因此,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自然应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理所应当树立人民至上的价值观、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历史观,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

  以人民为中心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方面,人民的伟大实践创造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源头活水。“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群众实践是推动我国改革发展的力量之源,群众的实践最丰富最生动,办法与智慧就在群众中。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以人民为主体的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无疑给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哲学社会科学要得到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就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扎根于神州大地,扎根于人民实践创造,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中汲取营养,对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另一方面,人民的实践是检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真理性的主要标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马克思提出了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毛泽东认为:“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哲学社会科学只有为了增进人民福祉求真问道、不断创新发展党和人民的事业,研究成果经受起人民实践的检验,才会具备真理性,才能实现大繁荣大发展。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为人民做学问

  这需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反对英雄史观。秉持坚定的人民群众立场、用人民群众立场作为自身立场、把人民群众视角当作自身视角,需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为人民做学问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指路明灯、心中的绿洲和力量的源泉。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不能学杨朱的“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要学墨子的“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需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聚焦人民实践。哲学社会科学只有“接地气”才能“有人气”。不能停留在理论界、学术界的圈子里,搞孤芳自赏。不当空谈家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做书斋里经院式的研究,不做流行政治口号式的宣传。要从人民群众广泛而丰富的实践中研究问题,汲取养分,提出真知灼见,创造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优秀学术精品。(作者单位:省委宣传部)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