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当前,国际上思想文化不断交流交融交锋,国内社会意识更加多元多样多变,对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产生深刻影响。青年大学生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系好理想信念这颗“人生的扣子”十分重要。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式方法陈旧,结合实际不够,针对性不强,难以引起学生兴趣、进入心灵,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因此,深入实施“青马工程”,就是要打通“进头脑”的“最后一公里”。
实施“青马工程”,最终就是要解决信“马”难问题,引导大学生增进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认同,使之化为内在自觉。
“青马工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全过程,引导大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增强政治鉴别力、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下简称“青马工程”),就是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等方式,培养和造就一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起来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使他们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吉林省不断探索和创新“青马工程”实施的方式方法,在解决大学生理想信念问题上积累了新经验,走出了新路子,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这一重要指示为加强高校理论武装和理论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坚持用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加强思想引领,强化使命担当,是完成这一历史重任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吉林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主线、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为切入、“青马工程”为抓手、实践创新为路径,在解决大学生理想信念问题、加强高校思想理论教育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新路子。
一、举旗铸魂,明确“青马工程”职责定位
大学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后备力量、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青马工程”实质上就是一个举旗工程、铸魂工程、思想政治引领工程。
“青马工程”首要的是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应该信仰什么,不应该信仰什么”是“青马工程”要着力破解的根本问题。当前,国际上思想文化不断交流交融交锋,国内社会意识更加多元多样多变,对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产生深刻影响。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充满信心。但同时受各种因素影响,大学生信仰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部分大学生对理想信念认识模糊,往往从实用主义角度理解政治信仰问题;有的价值观偏移,重实际的价值取向突出,讲究奉献的精神弱化;有的缺乏集体主义观念,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等。青年大学生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系好理想信念这颗“人生的扣子”十分重要。从目前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的现状来看,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加强。如马克思主义理论“进教材”“进课堂”已基本实现,但是在“进头脑”上还落实不到位,实效性不强。究其原因,有部分高校抓落实力度不够的因素,也有部分思想理论教育工作者(包括马列课教师)认识不到位的因素。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式方法陈旧,结合实际不够,针对性不强,难以引起学生兴趣、进入心灵,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因此,深入实施“青马工程”,就是要打通“进头脑”的“最后一公里”。
“青马工程”核心的是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真懂真信问题。姓“马”容易,信“马”难。实施“青马工程”,最终就是要解决信“马”难问题,引导大学生增进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认同,使之化为内在自觉。“青马工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全过程,引导大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增强政治鉴别力、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
“青马工程”根本的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解决大学生理想信念问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终要落实到如何坚持上来。在当前,实施“青马工程”,要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大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学习教育,引导大学生真正弄清楚我们党“从哪里走来、又要到哪里去”,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弄清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巨大优势,切实把广大青年学生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用中国梦激发他们的历史责任感,焕发投身改革开放事业的巨大热情,书写精彩人生。
二、推进“青马工程”实践创新,让有意义的东西变得更有意思
深入实施“青马工程”,重在解决传播力引导力问题,努力让有意义的东西变得更有意思、有意思的载体体现更有意义,推动理想信念教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突出思想引领。一是打造“有理讲理”全媒体理论宣传品牌。在吉林日报、吉林电视台、吉林人民广播电台开办“有理讲理”专栏,报纸版侧重理论辨析,电视版侧重原理解读,电台版侧重草根宣讲,邀请大家“登台亮相”,倡导大手笔写小文章、身边人说身边事、百姓话讲大道理,用群众听得懂、能接受的话语传递思想的力量,形成全媒体理论传播矩阵,增进大学生思想理论接受认同。二是突出青马导师引领这个关键。青马学员培养实行导师制。加强政策引导,出台扶持办法,把更多优秀教学资源向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集中,大力培养青马导师、青马学员。分层分类建立导师库,实行特聘教授制度和导师兼职制度,形成了理论导师、实践导师、网络导师联动工作机制。三是发挥大学生自学组织引带作用。全省高校各类大学生自学组织有4000多个、20余万名大学生参加,已形成了系统化、组织化机制。引导大学生自学组织向“青马工程”看齐,突出思想性、理论性、政治性教育,将大学生自学组织与“青马工程”深度融合。
突出实践养成。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进一步坚定人生信念、提升思想觉悟和道德情操。一是开展主题教育,养成人生信仰。组织优秀青马学员到井冈山干部学院等地培训,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依托大型国有企业、科研院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改革开放成果教育、国情省情教育,增强大学生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人民群众的感情。二是组织志愿服务,养成责任担当。成立志愿服务团,到基层挂职锻炼,参加扶危扶贫、支教支医、政策宣传等公益活动,使实践活动与大学生的学习、成长及人生规划结合起来,成为深入社会、了解生活、锤炼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实践载体。三是搭建网络平台,养成学习兴趣。探索“互联网+理论教育”的新方式,打造“指尖上的马原理”,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新媒体有效融合;聚合全省高校校园网资源,建立“青马工程”专题网站、QQ群、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青马读书”音频库等新媒体平台,实现理论资源共享、促进互动交流。
突出价值观培育。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最终要转化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转化为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在深入实施“青马工程”过程中,吉林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大学生思想共识。一是专题宣讲,培育核心价值观。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宣讲,邀请有关专家赴高校作报告;开展吉林好人、先进典型进高校巡讲活动,引导大学生向先进典型人物看齐;推动“有理讲理”理论宣传节目和长白山讲坛走进校园、覆盖大学生群体。二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育道德责任感。通过“国学大讲堂”进校园,在大学生中开展品读经典、传授经典、践行经典系列活动,推动传统文化经典在大学生中传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理想。三是开展实践锻炼,培育价值判断力。安排学员到党委机关和意识形态工作部门实习锻炼,通过锻炼培养,提高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在讲好校园故事、唱好校园好声音中发挥积极作用。
截至目前,吉林省通过实施“青马工程”,开展省级培训10余期,覆盖全省58所高校的大学生骨干2000余人次,开展校级培训1000多场次,覆盖大学生15万人次。“青马工程”的深入实施给大学生带来了新变化:增强了看家本领,提高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面前能够头脑清醒、明辨是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学会辩证看待问题,用积极心态面对各种矛盾和困难,提升了理论素养、政治素养和文化素养,增强了价值判断力和责任担当,增添了青春正能量。据统计,青马学员中有50%以上加入了党组织,83.5%获得了各级各类奖学金和荣誉称号,一些优秀的理论骨干荣获全国“实践之星”、省市“十佳大学生”、“吉林好人”等荣誉称号。实践证明,“青马工程”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实现“两个巩固”、打牢理想信念根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抓手。
三、着眼未来,推动“青马工程”可持续发展
“青马工程”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必须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着眼未来,还要继续树立新的思想教育理念、完善制度保障机制、推动融合创新发展,把“青马工程”贯穿高校思想理论教育全过程,融入教学科研工作各个环节。
树立新的思想教育理念。“青马工程”要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就必须与时俱进,树立与时代相适应、与教育发展规律相适应、与当代大学生新特点相适应的新的思想教育理念,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价值引领,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激励学生在科学信仰形成过程中融入时代创新元素;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注重与学生平等交流,做到包容性疏导、亲情化沟通、励志性引导,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
完善制度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党团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培养体系,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支撑的教育培养网络,形成工作强大合力;健全考核评价制度,改革评价方式,让最优秀的教师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和“青马工程”,让思想政治课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探索建立青马学员示范引领带动机制,让“青马工程”培养机制在真理力量、人格力量、文化力量的共同支撑下长期发挥作用。
推动融合创新发展。调动高校各方面教育资源,把“青马工程”融入高校党的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园文化建设中,推动建立党建育人、思想政治课育人、文化育人融合发展机制,通过党建引领做好顶层设计,把“青马工程”有机统一于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课建设的全过程,贯穿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引领大学生全面发展。
坚守革命军人的精神高地 | 2014-12-01 |
主动抓敢于管善于建 不断开创山东高校宣传... | 2014-12-01 |
守正固本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 2014-12-01 |
营造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无形环境 | 2014-12-01 |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 | 2014-12-01 |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 | 2014-12-01 |
增强高校思想理论宣传研究的针对性 | 2014-12-01 |
促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健康发展 | 2014-12-01 |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 | 2014-12-01 |
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贡献智慧和... | 2014-1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