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几年高考前后,关于高职院校生源不足的话题以及所谓“零投档”的担心和议论,就会热闹上一阵子。
其实,对于“零投档”以及“高职生源不足”的问题,学界和教育主管部门包括高职院校自己都有更为稳妥全面的判断;从投放计划的专业门类、投放计划的数量、专科层次外省区投放的响应效果等方面,对“零投档”和“高职生源不足”也有更切合实际的了解和理解。
换言之,“零投档”和“高职生源不足”描述了高考招生中部分高职院校的部分现实窘境,却并没有触及整个职教界忧虑的全局困境——“教育结构失衡”。
大体上,我国的教育结构,可以分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个类型。而高等教育阶段也可以分为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两个类别。多年以来,“普职比大体相当”“高职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是大家都朗朗上口的表达。而就统计数据来看,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的院校数、学生数也大体接近。但是,这样的表达和数据,却很容易让人忽视职业教育、职业院校在教育结构和高等教育构成框架中的真实困境。
实际上,随着全国范围内适龄生源的减少,在高中阶段,中职学校的招生已经遇冷。全国范围内,普通高中招生已经远远高于职业中学。而这势必波及高职院校招生。同时,高考后录取阶段,高职被定为专科,是录取最后阶段的“接底”,成为低分考生的选择。虽然不能说高考分就是高素质、高能力,但从生源素质而言,高职院校的确无法与本科院校相抗衡,“半壁江山”只是个说法,缺乏实际意义。
就此而言,职业教育的生源不足,日益凸显出我国教育结构的失衡状态。
滑稽或者说难堪并令人担忧的是,职业教育通常被定位为“与产业经济直接相关的教育类型”,而且事关中国制造、中国智造、中国产业的核心能力。自上而下,没有不强烈要求、指令、规划职业教育的快速高质量发展的。而一旦说到落实,无论财政支持、院校定位、制度设计、政策法规、上下合力、内外同心,这种关系到职业教育、职业院校长远良性发展的结构性改善、改良、改革,却又每每“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没有结构性的调整改革,职业教育的生源不足将长期困扰广大职业院校,也势必累及中国的产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和系列重大国家战略的实现,遑论立足于此的社会生态的良性发育。
所以,在倡导“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限制了职业教育发展的结构性条框,真的需要及时突破以营造结构性的教育平衡。而这一平衡,才足以让职业院校解决生源问题,才足以让产业和社会走出潜在的全局困境。
高教改革为何要动这几块“奶酪”? | 2014-01-14 |
职业教育如何与经济转型“对表” | 2014-01-14 |
董 刚:职业教育非“制器”,唯育人也 | 2014-01-14 |
教师交流制度化,咋从纸上到路上 | 2014-01-14 |
打通合格教师进入乡村通道 | 2014-01-14 |
在全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学位... | 2014-01-14 |
促进教育消费不是搞教育产业化 | 2014-01-14 |
一流的城市需要一流的高等教育 | 2014-01-14 |
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 2014-01-14 |
高等教育强国视角下的“两个一流” | 2014-01-14 |